<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劉少奇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論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他為中國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建立了卓著的功勛。他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文化教育和黨的建設等領域,都進行了深刻思考,對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光輝戰(zhàn)斗的一生,同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緊密相連,受到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愛戴。他的高尚品德和崇高風范,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中國人民學習的光輝榜樣。 【領袖生平】
      1898年11月24日,劉少奇出生于湖南省寧鄉(xiāng)縣。他在青少年時期,就參加反帝反封建斗爭,接受馬克思主義學說。1921年,他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同年冬,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轉為共產(chǎn)黨黨員,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最早的黨員之一。圖為:青年時期的劉少奇

      1898年11月24日,劉少奇出生于湖南省寧鄉(xiāng)縣。他在青少年時期,就參加反帝反封建斗爭,接受馬克思主義學說。1921年,他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同年冬,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轉為共產(chǎn)黨黨員,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最早的黨員之一。圖為:青年時期的劉少奇

      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初期,主要工作是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和開展工人運動。1922年,劉少奇從莫斯科回國,立即投身到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中。從1922年9月至1925年春,他在產(chǎn)業(yè)工人比較集中的江西安源路礦工作,參與領導聞名全國的安源路礦工人第一次大罷工,取得勝利,隨后即領導安源工人運動的全面工作。

      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初期,主要工作是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和開展工人運動。1922年,劉少奇從莫斯科回國,立即投身到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中。從1922年9月至1925年春,他在產(chǎn)業(yè)工人比較集中的江西安源路礦工作,參與領導聞名全國的安源路礦工人第一次大罷工,取得勝利,隨后即領導安源工人運動的全面工作。

      大革命失敗后,在白色恐怖極端險惡的環(huán)境中,劉少奇在上海、天津、北平、哈爾濱等地堅持革命活動。他尊重實際,勇于獨立思考,同“左”傾冒險主義和關門主義錯誤進行了堅決斗爭。圖為: 30年代的劉少奇

      大革命失敗后,在白色恐怖極端險惡的環(huán)境中,劉少奇在上海、天津、北平、哈爾濱等地堅持革命活動。他尊重實際,勇于獨立思考,同“左”傾冒險主義和關門主義錯誤進行了堅決斗爭。圖為: 30年代的劉少奇

      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制定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治路線后,劉少奇出任中央駐北方局代表。他總結黨在白區(qū)工作的經(jīng)驗教訓,從思想上理論上清算“左”傾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的錯誤,提出白區(qū)工作的正確方針和策略,對遵義會議后黨在白區(qū)工作的歷史性轉變起了重大指導作用。

      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制定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治路線后,劉少奇出任中央駐北方局代表。他總結黨在白區(qū)工作的經(jīng)驗教訓,從思想上理論上清算“左”傾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的錯誤,提出白區(qū)工作的正確方針和策略,對遵義會議后黨在白區(qū)工作的歷史性轉變起了重大指導作用。

      1939年7月,劉少奇在延安馬列學院作《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的報告,對共產(chǎn)黨人如何進行黨性鍛煉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論述,這個報告成為延安整風學習中的重要文獻,教育了幾代共產(chǎn)黨人,在黨的建設史上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是我們黨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1939年7月,劉少奇在延安馬列學院作《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的報告,對共產(chǎn)黨人如何進行黨性鍛煉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論述,這個報告成為延安整風學習中的重要文獻,教育了幾代共產(chǎn)黨人,在黨的建設史上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是我們黨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他臨危受命,出任新四軍政治委員,與陳毅等同志一起,重建新四軍軍部,領導華中軍民粉碎了國民黨企圖消滅新四軍的陰謀,發(fā)展壯大了華中地區(qū)的革命力量。圖為: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的任命劉少奇為新四軍政委的命令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他臨危受命,出任新四軍政治委員,與陳毅等同志一起,重建新四軍軍部,領導華中軍民粉碎了國民黨企圖消滅新四軍的陰謀,發(fā)展壯大了華中地區(qū)的革命力量。圖為: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的任命劉少奇為新四軍政委的命令

      這個文件箱是1941年劉少奇在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時使用過的,他的《論黨內斗爭》等重要講稿都曾存放其中。圖為:劉少奇在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時用的文件箱和在華中局用的飯碗

      這個文件箱是1941年劉少奇在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時使用過的,他的《論黨內斗爭》等重要講稿都曾存放其中。圖為:劉少奇在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時用的文件箱和在華中局用的飯碗

      1943年春,劉少奇回到延安,進入中共中央領導核心,成為中央書記處成員和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第一次對毛澤東思想作了全面、系統(tǒng)、科學的概括和論述。在七屆一中全會上,他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和中央書記處書記。

      1943年春,劉少奇回到延安,進入中共中央領導核心,成為中央書記處成員和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第一次對毛澤東思想作了全面、系統(tǒng)、科學的概括和論述。在七屆一中全會上,他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和中央書記處書記。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fā)布由劉少奇主持起草的《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決定將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減租減息政策改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支持農(nóng)民以減租清算等方式得到土地。圖為:1947年9月劉少奇起草的在全國土地會議上的報告手稿和《全國土地會議決議(草案)》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fā)布由劉少奇主持起草的《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決定將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減租減息政策改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支持農(nóng)民以減租清算等方式得到土地。圖為:1947年9月劉少奇起草的在全國土地會議上的報告手稿和《全國土地會議決議(草案)》

      新中國成立后,劉少奇先后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等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職務。1959年和1965年,他兩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黨中央的領導工作分為一線和二線后,劉少奇長期主持一線工作,為我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劉少奇先后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等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職務。1959年和1965年,他兩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黨中央的領導工作分為一線和二線后,劉少奇長期主持一線工作,為我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首頁下一頁
    人 民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9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