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中國共產黨新聞

    人民論壇:永浴寶塔山的“圣光”

    完顏平

    2013年07月01日07: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看,那就是寶塔山!”人們懷著激動的心情,看到心中那么熟悉,卻從未見過的寶塔出現在眼前時,總有一種激情難以掩抑。

    “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多少年過去,人們依然情牽寶塔,夢回延安。這里的風物,這里的遺存,這里的文化,這里的精神,留存在人們的心里,任歲月風雨淘漉而不洗,任世事紛繁而不忘。為什么?

    因為這里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圣地。越是時代條件深刻變化,越是執政時間長久,越不能忘記當初為什么而出發,人們也總是記起這個重要精神源頭、不忘去沐浴寶塔山的“圣光”。

    今天是黨的92歲生日,黨在全國執政迄已64載。64年前,我們黨就已經在延安執政13年。在相當意義上說,正是這13年的局部執政經驗,為黨的全國執政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和實踐基礎。從“實事求是”到“為人民服務”,從“艱苦奮斗”到“窯洞對”,我們黨豐富著精神譜系,化精神為使命為力量,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終于“東渡黃河,走向全國”。

    站在今天的方位,傾聽延安歷史深處的回響,最撼人心魄的依然是那些訴說黨和人民血肉聯系的場景,最令人思考的依然是魚水關系的情誼。

    棗園,是當年毛澤東等的居住地。每年春節毛主席都要在這里請村里人吃飯,農民群眾也會帶著軟油糕、油饃給主席拜年。農民群眾的秧歌隊、鑼鼓聲在這里不僅僅是一個文化符號,更是水乳交融的深情見證。

    鳳凰山麓下,有一株小槐樹,而今已參天。當年有騎馬的紅軍干部來此,拴馬于樹下,馬隨口啃掉一片樹皮。朱德見狀,親筆寫下“禁止拴馬”,以教導戰士愛護群眾的小樹,從此樹下再無人拴馬了。

    這些細節,生動而深刻地告訴人們,什么是血肉聯系、魚水關系。從根本上說,在黨的苦難輝煌史上,正是這血肉聯系,才筑起了黨的“銅墻鐵壁”、“鋼鐵長城”,使黨取得了一往無前的勝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人間奇跡。

    寶塔還是那座寶塔,延河還是那條延河,黨執政的環境和條件已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面臨著不少新的情況和問題,也面對著許多新的風險和挑戰。然而,人民始終是黨的生命根基,有人民的信任、支持和擁護,黨就依舊無往不勝。這就是為什么黨始終告誡全黨同志: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即將在全黨展開,主要任務就是集中解決“四風”問題,為的就是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從根本上說,乃是中央對黨史、國史深入思考的結果,彰顯的是黨更好走向未來的自我凈化與自我完善能力。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我們應當時時仰望延安的寶塔,沐浴那永不消失的“圣光”。《 人民日報 》( 2013年07月01日 04 版)

    相關新聞:


    盤點"第一夫婦"情侶裝


    揭秘:王岐山曾給誰上課


    組圖:攜夫人出訪領導人

    盤點:中美領導人會晤

    李鵬夫婦每年為誰祝壽?

    毛澤東后代罕見合照

    領導人接見的外國明星

    組圖:特招入伍的美女明星

    張靈甫夫人美艷照

     

    (責編:常雪梅、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