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高層動態

    領航人民軍隊,向著世界一流軍隊邁進——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和推進強軍興軍紀實【3】

    2017年07月10日19:25    來源:新華社

    聚焦打仗,鍛造勝戰之師

    “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

    ——習近平

    7.礪劍

    2016年7月中旬,中國空軍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張意味深長的照片——新一代中遠程轟炸機轟-6K與黃巖島的同框照。網友紛紛點贊,直呼提氣、給力。

    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開展釣魚島維權斗爭、南海常態化戰斗巡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縱覽風云天地闊,縱橫捭闔自從容。

    從容的背后,是人民軍隊整體實力的躍升。強軍興軍,核心是能打勝仗;強軍之“強”,說到底是戰斗力強。

    “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這支軍隊能不能始終堅持住黨的絕對領導,能不能拉得上去、打勝仗,各級指揮員能不能帶兵打仗、指揮打仗?”擔任中央軍委主席之初,習主席就發出這個深沉之問。

    習主席一直高度重視練兵備戰問題,再三叮囑要一門心思謀打仗,聚精會神抓準備。接見全軍參謀長會議代表,要求推動軍事工作創新發展,不斷增強組織指揮部隊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能力;出席中央軍委后勤工作會議,強調聚焦保障打贏,加快轉型重塑,努力建設強大的現代化后勤;在全軍裝備工作會議上,要求加快構建適應履行使命要求的裝備體系,為實現強軍夢提供強大物質技術支撐。

    視察海軍機關、空軍機關、武警部隊、南部戰區陸軍機關……每次到部隊,他都仔細詢問戰斗力建設情況。親臨部隊作戰值班室,觀摩實戰化課目演示,審定重大演習方案,抽點拉動部隊……習主席親抓實抓練兵備戰,全軍官兵備受鼓舞鞭策,部隊上下精武強能熱情高漲。

    立起總綱,制定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

    強國強軍,戰略先行。習主席著眼國家發展戰略和安全戰略新要求,把備戰與止戰、威懾與實戰、戰爭行動與和平時期軍事力量運用等重大問題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思考運籌,親自領導制定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明確新的歷史時期人民軍隊使命任務,把軍事斗爭準備基點放在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上,突出海上軍事斗爭和軍事斗爭準備,為在更高起點上推進人民軍隊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2015年5月26日,《中國的軍事戰略》國防白皮書公開發表,核心內容就是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折射出人民軍隊前所未有的開放、透明和自信。

    確立標準,為戰斗力建設校正坐標——

    “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設、抓準備”,這是習主席向全軍發出的號令。一個“唯一”、一個“根本”,擲地有聲的雙重定語,標志著黨對人民軍隊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一個新高度,對軍事實踐規律的把握達到一個新水平。

    戰斗力標準是什么、戰斗力現狀怎么看、戰斗力建設怎么辦……一場轟轟烈烈的“戰斗力標準大討論”席卷全軍,上至軍委領導,下到普通一兵,其范圍之廣、力度之大、影響之深,實為多年罕見,被稱為“軍事領域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全軍上下共議戰斗力、共謀打贏策,“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的導向更加鮮明。

    真打實備,提高實戰化訓練水平——

    朱日和,一個原本不知名的塞北小鎮,近年來因密集的實戰化練兵備受矚目。

    2014年至2016年連續3個夏天,3場以“跨越”命名的實兵對抗系列演習在這里拉開戰幕,19個合成旅千里赴戰,輪番與專業化“藍軍”激烈廝殺。“紅方六負一勝!”首輪演習戰報傳來,震動全軍。

    “軍事訓練抓什么,我想就是實戰化”“要堅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練,進一步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習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為實戰化訓練指明了方向。統計顯示,2013年至2016年間,全軍共開展200多場各軍兵種部隊跨區基地化訓練、100多場聯合專項訓練、近百場軍兵種互為條件訓練。

    縱觀演兵場,海軍三大艦隊礪兵西太平洋,創下參演兵力最多、訓練要素最全、攻防難度最大等多項紀錄;空軍初步構建起以“紅劍”體系對抗、“藍盾”防空反導、“金頭盔”自由空戰、“金飛鏢”突防突擊4個實戰化訓練品牌為牽引的訓練新格局;火箭軍組織導彈基地全型號連續發射、整旅導彈火力突擊,戰略威懾和實戰能力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條件下聯合演習演練,突出體現“全系統全要素參與、戰略戰役力量全覆蓋、陸海空天電全維展開”……

    2016年6月召開的全軍實戰化軍事訓練座談會,直擊訓風演風考風弊端,對實戰化訓練進行再部署再發動。半年后,《關于28起違反軍事訓練制度規定問題的通報》下發全軍,各級嚴肅追責問責,對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作出處理,涉及57個單位、99名干部。

    砥礪血性,培育敢打必勝的戰斗精神——

    打仗從來都是狹路相逢勇者勝,革命軍人必須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2015年1月,習主席視察原第14集團軍時,談到這支部隊19歲的烈士王建川在戰場上寫給母親的詩,稱贊他“為了祖國不惜血染戰旗”的軍人血性。

    全軍按照《關于加強戰斗精神培育的意見》,積極探索構建多渠道培育戰斗精神長效機制。各部隊在實戰化訓練和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中,涌現出海軍某潛艇基地、火箭軍某導彈旅等單位和“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張超、“獻身使命的忠誠衛士”張楠,維和烈士申亮亮、李磊、楊樹朋,抗洪勇士劉景泰等一批為國為民慷慨捐軀的英雄,彰顯當代革命軍人的血性與擔當。

    練兵練將,錘煉打仗型指揮人才——

    演兵場上的一個個捷報,并未影響統帥對部隊戰斗力建設短板的深刻洞察。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2016年4月20日,習主席首次以軍委聯指總指揮身份,身著迷彩服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要求全軍采取超常措施,多管齊下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盡快有一個大的突破。

    習主席反復強調要把想打仗、謀打仗、能打仗的干部用起來,把優秀人才放在吃勁、要緊之處。翻閱近年來新任高級將領的簡歷,實戰經歷、指揮聯演聯訓、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一組“高頻詞”凸顯鮮明導向,激勵一批批矢志打贏、能謀善戰的打仗型指揮員脫穎而出。

    8.跨越

    首都北京,地鐵穿梭忙碌。人們在回放“9·3”勝利日大閱兵實況的電子屏前,依然看得熱血沸騰。

    此次閱兵,立體展示了人民軍隊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成果,充分印證了習主席的科學論斷: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2016年3月13日,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習主席突出強調:把創新擺在人民軍隊建設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靠改革創新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新跨越,是決定人民軍隊前途命運的一個關鍵,必須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今年兩會,習主席在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進一步強調: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下更大氣力推動科技興軍,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戰斗力,為人民軍隊建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創新驅動、科技興軍,響鼓重槌,字字千鈞!

    去年1月,新調整組建的軍委機關15個職能部門亮相。細心的人們發現,過去裝備科技“合二為一”的格局被打破,在調整組建軍委裝備發展部的同時,新成立的一個機構引人注目: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加強國防科技建設,是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組建軍委科技委,主要是加強國防科技戰略管理,推動國防科技自主創新,協調推進科技領域軍民融合發展。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下大氣力抓理論創新、抓科技創新、抓科學管理、抓人才集聚、抓實踐創新,以重點突破帶動和推進全面創新。”習主席作出一系列戰略決策:發展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網絡信息體系,推動后勤向信息化轉型,加快研發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加強重大技術研究和新概念研究……

    2014年12月3日,習主席出席全軍裝備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堅持信息主導、體系建設,堅持自主創新、持續發展,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成為推動人民軍隊裝備建設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指導。

    全軍以作戰需求為牽引,緊跟世界軍事科技發展方向,超前規劃布局、加速發展步伐,不斷完善和優化適應信息化戰爭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武器裝備體系。

    2016年7月,隨著導彈與反導專家陳德明的事跡見諸各大媒體,揭開了中國反導技術發展的神秘面紗。

    幾個月后,珠海航展,中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隱身戰斗機殲-20、大型運輸機運-20公開亮相。一次航展,半數裝備都是最新成果。

    網友們則用“下餃子”來形容中國海軍艦艇入列的速度。僅2016年,就有湘潭艦、保定艦、菏澤艦、銀川艦等20余艘新型艦艇加入戰斗序列。2017年4月26日,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出塢下水,舉國振奮。

    從一系列新型空空、空地、地空導彈,到先進戰略導彈、巡航導彈;從新一代武裝直升機、新型主戰坦克,到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指揮自動化系統、戰術軟件……5年來,一大批信息化程度高、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武器裝備列裝部隊。

    “我們又見面了!”2016年3月13日,習主席接見軍隊人大代表時,同海軍工程大學教授馬偉明親切交談,詢問科研項目最新進展。在兩個多月前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習主席曾親自為馬偉明帶領的科技創新團隊頒獎。

    隨著高層次創新人才工程深入推進,人民軍隊科技創新人才方陣的聚合效益不斷釋放。截至2016年,軍隊有31人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其中20人成長為院士。

    2013年11月5日,習主席在視察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時就突出強調,要牢牢扭住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這個戰略基點,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努力在前瞻性、戰略性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習主席的鏗鏘話語,激勵廣大軍事科技工作者在自主創新之路上走得更加堅定、更加自信。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