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中國故事工作室:歷史性趕考的嶄新答卷【3】

    記者  嚴  冰  陳振凱  柴逸扉

    2016年08月04日08: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2014年11月,北京中南海瀛臺。

    映著皎潔月光,習近平向美國總統奧巴馬介紹起瀛臺歷史。習近平向奧巴馬表示,了解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對理解中國人民今天的理想和前進道路很重要。奧巴馬則有所感慨地回應:“我更加理解中國人民為何珍惜國家統一和穩定。”

    這便是著名的“瀛臺夜話”。

    “莊園會晤”、圣彼得堡會晤、“白宮秋敘”……從2013年至今,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多次會面,溝通各自關切和在重大問題上的原則立場,促進分歧與沖突的管控。

    同時,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等活動也進一步促進了中美之間各個層面交流,為增進了解和共識帶來契機。

    如今,中美雙邊年貿易額超過5500億美元,中國企業在美直接投資增長迅速,幾乎遍布美國各州;兩國之間每17分鐘就有一個航班起降,平均每天1.2萬人來往于中美之間……

    “一個當前大國與一個崛起中大國,被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聯結在一起。”面對中美合作新局面,布熱津斯基這位老牌戰略家不由發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的感嘆。

    在習近平看來,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如果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有了分歧并不可怕,關鍵是不要把分歧當成采取對抗態度的理由。”

    除了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中國還強調堅持“正確義利觀”,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倡建“亞投行”,承擔起大國責任;提倡“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愿同周邊國家一道打造命運共同體。

    多一些責任與擔當,多一些溝通與合作,這是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有效方式。

    “我給95分。”

    “我打100分,我親眼見到了總書記,他接地氣。我們黨有希望。”

    這些分數,正是河北省基層干部群眾為“考生”現有表現的打分。

    2014年,在新華社對習近平總書記指導河北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回訪中,河北省正定縣塔元莊村村民向媒體表達了對黨風現狀的滿意程度。

    如果說正定縣干部群眾的“打分”有地域局限,而來自美國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調則更有廣泛性——

    2015年4月,接受調查的3649名中國成年人中,受訪者普遍對經濟狀況滿意,給予積極評價。72%的人認為個人經濟狀況良好;超過3/4的中國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家庭狀況比5年前更好。

    十八大以來,面對新的“考題”,“考生”們依然能答好試卷,讓“考官”滿意;廣大群眾也對“考生”答卷表達肯定,對“考生”的未來表現充滿期待。

    隨著時代發展,具體“考題”千變萬化,“考生”要交出嶄新且優秀答卷,就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如何“為人民服務”。

    前進路上,“趕考”在繼續,答卷會刷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精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