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中國共產黨新聞>>領導活動

    陳竺 當年“赤腳醫生”寫下人生傳奇

    余瑋 葉曉楠

    2013年07月19日07: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無黨派人士首任衛生部部長

    2007年6月,陳竺被任命為衛生部部長,成為改革開放29年來首位出任國務院組成部門正職的無黨派人士。

    在衛生部部長的任上,陳竺受到的挑戰接踵而至,從接受汶川特大地震災區大規模應急醫療救治的考驗,到北京奧運期間醫療保障,再到接手“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處理,樁樁件件,無不是巨大挑戰,而他應對從容,處置得當。

    而就在媒體聚焦陳竺的非黨員身份和科學家從政問題時,如何重整現實情況復雜的醫療衛生系統,怎樣推動迫在眉睫的醫改,這兩個棘手問題也同時擺在了這位新任院士部長面前。 

    中國遺傳學會副秘書長安錫培說,現在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障制度,最早就是陳竺提出的建議。“陳竺做過赤腳醫生,對農村非常熟悉。”安錫培說。 

    “中國醫改如何定調,不是部長一個人能說了算的。但是作為衛生部門的一把手,能夠把眼光首先盯在疾病控制與預防上,這充分顯示了陳竺是一個非常懂行的衛生行政官員。”醫改方案起草人之一的王虎峰教授對陳竺提出的高度重視疾控預防的觀點,極為贊同。

    事實上,陳竺對“未病先防”的觀念早在30多年前當赤腳醫生時就有體現。2003年非典剛開始肆虐時,陳竺就敏銳地看到了它的危害性,隨即組織科研人員對非典病毒進行研究。5月13日,非典肆虐正甚時,他奉命親率12名專家,奔赴廣州和香港。在廣東,在緊張的氣氛中,陳竺戴著口罩,兩天內訪遍“重災區”,在最短時間內拿到了非典病原樣本,使中科院等專家組得以在第一時間公布非典病原基因結構分子進化規律,成為我國科技界在非典研究中發出的最強音。

    非典平息后,他與21位院士聯名給國務院寫了一份報告,呼吁加大公共衛生研究及改革公共衛生管理體制,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之后,陳竺在不同的場合,多次就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發表意見和建議。

    “當看到看病難、看病貴成為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問題時,我們就可以想象衛生部的責任有多重……”陳竺認為,“加大公共衛生研究及改革公共衛生管理體制,構建公共衛生服務中政府、個人和社會三方關系的新框架,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圍繞“醫”“藥”建言獻策

    2012年12月,陳竺當選農工民主黨中央主席,并于2013年3月當選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陳竺曾表示,建設“健康中國”、“美麗中國”是農工黨兩條工作主線,于是人們看到,半年多來,在農工黨主席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會長的重要位置上,面對灰霾污染,他邀請環保、衛生、氣象等相關部門、科研院校的專家學者召開有關專題研討會;他趕赴貴州,考察農工黨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和“助醫工程”項目建設情況;他還率農工黨中央調研組,赴上海、天津等地調研社會力量創辦的醫療服務產業發展情況、商業保險服務健康產業的情況和集醫療、康復、護理、臨終關懷四位一體的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情況……

    “13億中國人病有所醫,人人都能夠享有健康”是陳竺最大的夢想。

    陳竺表示,現在經過幾年改革,中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已經初步建立。在這樣的形勢下,農工黨的參政議政工作依然離不開“醫”與“藥”,農工黨會繼續努力在健全全民醫保體系、深化公立醫院改革、促進中醫藥發展、推進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更好地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等方面建言獻策。

    相關新聞:

    陳竺當選農工黨中央主席

    陳竺當選英皇家學會外籍會員

    新任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讓中國人病有所醫是最大夢想

    陳竺:從赤腳醫生到衛生部長

    上一頁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