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干部論壇

    回良玉:我的黃山情懷

    2013年06月28日08:35   來源:安徽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qū)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三、傳承保護,永續(xù)大美

    人生的歲月很長,長到有太多的人生感悟、心聲流露、生活真諦需要慢慢去回望和梳理;人生的歲月又很短,短到有太多的文化、風物、人情來不及認真反復地去咀嚼和品味。黃山的景色、生物、文化恰恰又是如此的神美、神奇和獨特,在黃山之巔、在新安之畔,在府衙之內、在古村之中,春花的絢爛,夏綠的濃艷,秋色的斑斕,冬雪的空靈,無不令人豁然開朗、心曠神怡,無不令人對大自然的造化和先人們的睿智倍加敬畏。我時常在想,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雖然只是匆匆過客,但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在歷史長河中留下印記。先人們?yōu)槲覀兞粝麓竺赖狞S山和厚重的徽文化,我們一定要精心呵護,善加利用,使之永續(xù)傳承下去。

    多年來,坐擁大美的黃山人,從未放松對美的追求。他們注重科學管理和保護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注重尋求保護與開發(fā)的平衡,實現(xiàn)在保護中有序開發(fā)、在開發(fā)中進行更好的保護,形成了具有黃山特點特質特色的資源保護和開發(fā)利用的發(fā)展道路。時隔多年,再次登上黃山,既看到了越來越美的黃山景致,也看到了不斷提升的保護管理水平。在松樹“癌癥”——松材線蟲病的防控上,在森林火災的防范上,在古樹名木“一樹一策”的個性化保護管理上,在游步道建設上,在科學調控進山流量上,黃山作為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chǎn)地,都走在前列,不僅是神奇之山、生態(tài)之山、文化之山,也是安全之山、衛(wèi)生之山、科學管理之山。

    奔騰不息、含韻千年的新安江,是黃山人民的母親河、生命河,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成就了徽商的輝煌,見證了發(fā)展帶來的巨大變化,也寄托著黃山乃至下游人民美好希望。為了保護好這一江清水,黃山人民大舉移民,搬遷企業(yè),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但是保護母親河的步伐從未停歇,力度從未減弱。在國家有關部委及皖浙兩省的共同努力下,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的新安江生態(tài)補償機制試點正式實施。黃山人以此為契機,舉全市之力,努力把新安江進一步打造成為彰顯綠色優(yōu)勢的生態(tài)之江、體現(xiàn)時代特征的開放之江、推動皖浙共同科學發(fā)展的繁榮之江、增進上下游人民福祉的富庶之江。其情也真、其言也切、其行也力。

    黃山擁有脫俗不凡的雅致鄉(xiāng)村。這里是長期受到徽文化浸潤和滋養(yǎng)的詩書之鄉(xiāng),是處處青山碧水環(huán)繞的生態(tài)之鄉(xiāng),是到處遍布著古村落、古民居的文物之鄉(xiāng),是大量出產(chǎn)優(yōu)質茶葉、茶油、菊花等的山珍之鄉(xiāng),也是隨著大交通的改善能夠通江達海、面向全球的開放之鄉(xiāng)。那種山水環(huán)繞的風物、那種粉墻黛瓦的風情、那種炊煙裊裊的風華,是黃山獨有的韻味和意境,也是黃山人一直堅守的精神家園。這么珍貴的文化遺存,這么豐富的建筑寶庫,傳承保護是第一位的。

    黃山市近年推出“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對價值較高的古村落、古民居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并通過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等植入市場因素、增加經(jīng)濟收益,進而以此反哺遺產(chǎn)保護。世界文化遺產(chǎn)西遞、宏村就是其中的典范,可謂是守住了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傳承了徽州文化的“精、氣、神”。但堅守不等于保守。黃山在實施“百村千幢”工程的基礎上又啟動改徽建徽工作,對重要干道沿線、景區(qū)和節(jié)點周邊的建筑推行外部風格徽派化,從而構成了一道道新徽派的靚麗風景。黃山“保護第一、特色取勝、夯實基礎、協(xié)調發(fā)展、民生優(yōu)先”的發(fā)展思路已越來越清晰,舉措也十分有力。由此我想到,黃山注重保持鄉(xiāng)村特色的好做法,在我國面上的新農村建設中也可以借鑒;徽文化乃至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有益理念,在現(xiàn)代中國仍大有用武之地,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必須并行,道德的力量應該在神州大地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黃山的美,其突出的表征是獨步天下的山水美、是獨樹一幟的人文美、是獨具特色的發(fā)展美。與青山綠水相依、與歷史文化相融、與政策機遇相會,人心思進、愿景可期,黃山一定會更美麗,一定會成為安徽乃至中國版圖上最耀眼的板塊之一。美到深處始自然,情至真時自無華。寫下這些記憶和感悟,謹表達對黃山的深厚情懷、對祖國的美好祝福……

    相關新聞:

    為了大地的豐收——回良玉副總理在安徽考察側記

    冰天雪地暖流涌——回良玉考察安徽抗雪救災紀實

    回良玉副總理到安徽省考察指導防汛工作紀實

    回良玉對安徽省茶產(chǎn)業(yè)發(fā)展作出重要批示

    回良玉參加全國人大安徽代表團全體會議

    (責編:吳斌、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