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中央金融系統代表團熱議十九大報告:金融監管會越來越嚴【5】

    人民網記者 李海霞

    2017年10月19日18:58    來源:人民網

    十九大代表劉士余(人民網記者張啟川攝)

    十九大代表劉士余則表示,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資本市場5年來實現了歷史性的變革,但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距離中央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

    “總書記18日所作的報告共獲得70多次的熱烈掌聲,充分體現出我們黨順應了黨心民意和時代潮流。”來自中投公司一線的十九大代表代鵬如是說。

    金融監管趨勢會越來越嚴

    “風險是可以化解的,矛盾也是可以解決的,但需要付出各方面的努力,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理解。”郭樹清說。

    在郭樹清的介紹中,“影子銀行”、交叉金融、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債務等比較突出的風險點,銀行理財業務、同業業務等方面都將受到重點監管。

    高杠桿的問題,是會場中外記者關注的重點。周小川說,我國企業部門杠桿率偏高,既有直接融資偏弱、債務融資比重過高的原因,也有企業備用資金效率低的問題。

    “中國家庭部門的杠桿率從全球看不算高,但最近幾年增長快,這個問題已經引起大家注意。”周小川表示,但不是說家庭部門現在要去杠桿,而是要在杠桿率增長的過程中注意質量。“如果總量閥門把握好,中國杠桿率不會上升過快。”

    劉士余也表示,根據十九大報告,未來幾年要打好防范重大風險的攻堅戰,包括防范金融風險和地方債務風險。“對資本市場來說,未來要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攻堅戰,同時不能制約補短板的進程,要對市場的優化結構做出貢獻。”以更大的勇氣推進開放,盡早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是劉士余對我國資產市場未來發展的設想和目標。

    “雙支柱”調控框架已形成

    要求金融機構“有多大本錢做多大生意”,成為了金融監管的目標導向。

    “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在18日十九大開幕會后備受關注。

    易綱說,金融危機前主流央行的政策框架以貨幣政策為核心,穩定物價是政策目標,對防止高通貨膨脹起到了很好作用。但本輪國際金融危機說明,價格穩定並不代表金融穩定。

    “隻有貨幣政策對於維持金融系統穩定還不夠,金融系統風險的主要來源是金融順周期性和跨市場風險傳染,宏觀審慎就是對金融順周期性和跨市場風險傳染對癥下藥。”易綱稱。

    在他看來,建立雙支柱調控框架可以起到兩方面作用:一是保持幣值穩定,二是維護金融系統的穩定。

    布局長遠,未雨綢繆。事實上,中國已較早探索和實踐了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相結合的方式。

    2011年,正式引入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要求金融機構“有多大本錢做多大生意”,擴張速度要與經濟發展、資本金相適應﹔注重跨境的資本流動,納入宏觀審慎的監管制度﹔加強房地產因城施策、差別化房貸政策,與“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不謀而合……

    開放討論和問答結束后,會場內的近70位中外記者久久不願離去。他們圍在代表們身邊,金融監管、人民幣國際化、金融開放、“一帶一路”、銀行改革、民營股權等一系列事關國家和人民的金融話題,被多次提及。“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推進金融改革發展穩定注入了滿滿的正能量,也是新的發展機遇。”面對記者們的提問,劉士余如是說。

    上一頁
    (責編:呂騫、高雷)
    相關專題
    · 十九大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