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青年黨員提供更大成長空間
廣西南寧鐵路局柳州電務段融安信號車間技術員潘承清是一位侗族黨員。作為一個技術尖子,他表示,隨著鐵路朝著高科技、高速度方向發展,科技人才的培養以及行車安全保障成為大家關心的問題。“期盼我們的黨組織為年輕黨員提供更多學習和培訓機會,以更好適應時代需求,為千里鐵道線的安全暢通發揮先鋒示范作用。”潘承清說。
2005年畢業于華南熱帶農業大學的王云鵬,是海南中部山區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的一員。“除了進行科研工作,最重要的是改變保護區老百姓粗放、落后的生產方式,保護好鸚哥嶺珍稀的熱帶雨林資源。”王云鵬說,因為環境偏僻、交通不便,保護區內的百姓缺乏農業生產和環保生活的技術,于是他和他的團隊就送技術到基層,幫村民建起環保旱廁,培訓林下套種技術,推廣了軟床豬圈、水稻覆膜等生產方式。
王云鵬表示,鸚哥嶺青年團隊的成績之所以受到各界的認可,與黨組織對年輕黨員的培養密不可分。他說:“希望今后能有更多青年黨員加入到基層工作中來,甘于吃苦、甘于奉獻,也希望黨組織給這些黨員多些關懷和幫助,讓他們在廣闊的基層舞臺施展拳腳,有所作為。”(《半月談內部版》2012年第11期,記者 鄒大鵬 覃星星 夏冠男 王自宸)
擴展閱讀
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迎向未來
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作為一屆繼往開來的大會,黨的十八大所承載的,不僅有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對改革發展的熱切期待,也有世界各國對中國未來走向的密切關注。迎來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中國共產黨,將如何帶領中國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繼續取得科學發展的新成就?
顯然,回答這樣的命題并不容易,但確定無疑的是,中國共產黨將帶領全國人民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迎向未來。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所指出,我們一定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在制度建設和創新方面邁出新步伐,奮力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迎向未來,是全黨8000多萬黨員對于黨的建設的共同愿望。建黨90多年來,特別是執政6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創造了舉世公認的輝煌業績。
但是,改革開放30多年后的今天,黨的執政條件、黨員隊伍組成結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各個方面都面臨嚴峻挑戰,加強黨的建設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唯有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狀態、思想作風、工作方法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我們才能在未來的征途中攻堅克難,與時俱進。
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迎向未來,是全國各族人民對于黨領導中國科學發展的殷切期待。當前,中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人民群眾對于科學發展、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要求不斷提高,各項改革步入深水區,社會矛盾不斷凸顯。
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我們唯有秉承改革創新的精神,以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建立和完善保障民生的體制機制,才能實現令人民群眾滿意的科學發展。
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迎向未來,也是世界對于中國發展的關注焦點。當前,世界經濟艱難求索,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中國經濟被寄予厚望。中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如能順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僅將造福中國人民,也將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福祉。
面對時代提出的這一嚴肅命題,我們唯有大力發揚改革創新的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增強長期發展后勁,才能實現人們所期待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半月談內部版》2012年第11期,文 王新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