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七一社區        注冊

    貪官“閃落”并非都是組織部門的錯

    柏建全

    2015年09月15日10: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從湖北省高院調任湖北省司法廳副廳長的魯志宏,履新僅3天因涉嫌嚴重違紀被帶走接受調查。這一“打破常規”的肅貪劇情再次刷新了自十八大以來官員落馬速度最快的記錄。令人唏噓不已。

    貪官落馬是遲早的事,魯志宏“閃落”卻格外引人注目。既然早已準備將其“入籠”,何必將其調離原職?難免給人造成一種組織部門總是“帶病調整”干部的錯覺。

    官員“閃落”很稀奇,但官員“短命”則稀松平常。據梳理,蔣潔敏、李崇禧、廖少華、沈培平、高勁松等高官履新不足一年落馬。中辦秘書局原局長霍克調任國家旅游局副局長1個月后被查,京能集團原董事長陸海軍被任命新集團董事長不足1個月被查。

    每一只“大老虎”入籠、每一起案件的查處無不浸透著紀檢監察干部的汗水和智慧。沒有一只老虎會投案自首,束手就擒。貪腐官員從模擬紀委審查模式到訂立攻守盟約,從滅失證據到花錢消“災”,從轉移贓款贓物到出國境潛逃,每一個障礙的設置都會給案件審查帶來極大被動。不僅增加審查成本,更加大審查的難度。

    反腐絕非體育競技場上的體能大比拼,更是貪腐分子與反腐鐵拳的智慧對決。面對風雨欲來風滿樓的反腐風暴,貪官們在絞盡腦汁般的規避黨紀國法的大網,處心積慮地逃脫民眾的慧眼。從查處的案件中可以看出,有的重量級“老虎”在一個崗位、一個領域盤踞數年或幾十年,職權影響大、人脈關系廣,處事一手遮天、決策說一不二,紀檢監察機關若單刀直入往往會遭“圍攻”,給日后的查處帶來不利。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魔高一尺更需道高一丈。因此,特殊形勢下就要運用特殊戰術。在仕途上抱有宏大志向的魯志宏自離開秘書崗位后,長期在政法系統工作,是個地地道道的政法實力派。從省高院二把手的位子上突然調任司法廳副廳長,看似“帶病調整”,實則是“調虎離山”。

    由此看來,對魯志宏的“帶病調整”使得案件審查初戰告勝。那么,對違紀枉法者“帶病提拔”也不失為紀檢監察機關制勝的一招。被云南干部稱為“貪了十年,玩了十年,耽誤了云南十年發展”的原云南省委書記白恩培調任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為的就是避免打草驚蛇,欲擒故縱之計最終將白恩培收入網中。

    無論是“帶病調整”的調虎離山計,還是“帶病提拔”的欲擒故縱計,計計關乎反腐大計。無論是模擬紀委審查模式還是訂立攻守盟約,無論是滅失證據還是花錢消災,腐敗的伎倆再高明,計計都是雕蟲小技。從這不難看出,反腐敗斗爭既需斗勇更需斗智,紀檢監察機關與組織部門聯手施計,是反腐敗形勢的需要。此“病”非病。因此,要與那些失職、失察之類的“帶病調整”“帶病提拔”區別開來,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看世界、看時空,也不能把官員“帶病調整”“帶病提拔”的帽子全都扣到組織部門的頭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