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評論" />
<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七一社區        注冊

    網友熱議:干部當學于海河只圖“良心”“公心”“民心”

    2014年04月22日11:2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4月22日電 “生當如海河,反哺跪乳;死亦如海河,民心千古”。黑龍江省雙鴨市寶清縣政協副主席于海河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人民干部為人民”的真諦。因為熱愛這片黑土地,他義無反顧的踏上服務農村的道路,將“農民的兒子”寫實,寫大。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七一社區網友認為,基層干部學習于海河,不僅要以他為標桿、踏實肯干,更要學習他當官不圖升官發財、不圖惠澤妻小、不圖虛名浮利,只圖“良心”、“公心”和“民心”。

    于海河(右一)在田間檢查檢查農業生產。(資料圖)

    “我是農民的兒子,我知道農民的苦”,于海河的父母是大字不識的農民,家里兄弟六個。讀書時,別的孩子中午有苞米面餅子吃,他只有黑黑的野菜團子。他常念叨,“假若我父母有了委屈去上訪,遭到了推諉、慢待,心里會是什么滋味?即使我滿足不了上訪人的訴求,我也得讓他們心里暖和點兒。” 作為“農民的兒子”,他時刻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始終與群眾坐在同一條板凳上,在農村工作23年,把全部身心都用在了為農民謀發展上。他寧讓身體透支,不誤農民利益。他累倒在工作崗位上,卻在人民心中立起了不倒的豐碑。網友“倪洋軍”認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視人民為父母,將人民永遠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這是每名黨員干部必須牢固樹立的公仆情懷。網友“盛世還需謹慎”認為,于海河這輩子都沒離開一個“農”字,所以他懂得農民。他積勞成疾,卻依舊拖著病體披星戴月、奔波在為民的路上,對“三農”事業如海一樣深情、如河一般專注。

    于海河曾在日志中寫道,“一個人的欲望不能太高。人到無欲品自高”。他不講究穿戴,一向樸實,卻有個看上去挺時髦的白色耳機。原來,他手機24小時開機,找他談工作、反映問題的農民太多,通話時間一長手機熱得發燙。在常人眼里,當過鄉鎮領導、縣農業局長,最后升任縣政協副主席的于海河,家里人的日子應該不錯。然而,他的妻子賣菜、擺攤、開旅店,卻從來沒有正式工作。一直住在農村的5個兄弟和他們的孩子,也沒沾上他的光。網友“倪洋軍”認為,沒有豪邁誓言和驚天壯舉的于海河是平凡的,他用任勞任怨、大公無私書寫了一個凡人的崇高。他的至清至純的清廉本色,讓那些還在腐敗邊緣徘徊以及深陷腐敗泥潭的官員們無地自容。

    他對自己很“摳門”,連一雙鞋穿了七八年舍不得換,天天都是騎著一臺舊摩托去工作,出差都是盒飯“伺候”。然而,他對別人卻很大方,上訪戶來了他給買上回家的車票,給老山前線的退伍軍人買上過冬的煤。網友“正義使者005”認為,于海河把每名鄉親都當成自己的“父母”一樣,用火一般的熱情,鐵一般的執著溫暖著每個人的心。他無愧于“農民的兒子”這個稱號,用青春灌溉著家鄉的土地,用熱血丈量了生命的高度,他的生命印跡永遠映耀在寶清這片黑土地上,他的事跡永遠銘刻在人民的心底。

    相關鏈接:

    像“農民的兒子”于海河那樣踐行群眾路線

    學習于海河,為民之情如海似河

    用生命詮釋“農民兒子”的海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