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中國共產黨新聞

    國際論壇:不能犧牲環境換取增長

    皮爾特·范·博克寧  伊莉莎歐斯·帕佩瑞克斯

    2013年08月08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年來,人們愈加重視自然生態系統與人類生活之間的緊密關聯。自然界的生態系統為人類福利提供了重要支持,改善了人類的生活質量?墒,在一些地方,由于人類的過度索取,生態系統不堪重負。

      如何在經濟高速增長與良好生態環境之間尋求平衡,是世界各國都面臨的問題,中國同樣面臨這樣的挑戰。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大幅提升了國民生活水平,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比例從上世紀80年代早期的80%以上,降至現在的10%左右。但是,經濟高速增長也加大了環境壓力,例如森林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為此,中國特別強調,“綠水青山貧窮落后不行,但殷實富裕環境惡化也不行,不能以犧牲環境來換取人民并不滿意的增長”。

      我們研究發現,在發展中國家,經濟活動、貧困和當地生態系統有緊密的聯系。貧困問題經常給當地生態系統帶來壓力,容易導致無節制開采自然資源以及人口的大幅增長。受到破壞的生態系統,加大了發生自然災害與疾病的可能性,降低了食物和水源的安全性,讓貧困愈加嚴峻。若想保持生態系統健全的同時擺脫貧困,需要在三個方面不斷努力。

      一是提升機會和增強能力。加大貧困地區的教育,提升其進入市場的機會,不僅對可持續利用資源大有裨益,也讓窮人以一種可持續的方式增加收入。政府需要取得準確的社會經濟和貧困人口數據,以制定出有效率的扶持方法。

      二是強化權責。確保實現可持續資源管理,能夠提高生活水準。明確權責可以激勵當地居民保衛他們寶貴的自然資源。明確權責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群體對自然資源的傳統使用方式。如果方案思慮不周,就會南轅北轍,造成生態系統的惡化。

      三是增強安全保障。疾病、洪澇等災害來臨時,窮人往往不具備足夠的應對能力。窮人常常是自然災害和氣候變化最大的受害者。因此,需要銀行的小額信貸和保險機構的風險管控,為窮人提供安全保障,減少對自然資源的快速消耗。政府、社會團體與專業機構之間的密切合作,是可持續資源管理的關鍵。

      在斯里蘭卡,農民與大象之間對生存空間的爭奪戰,以受損農民獲得經濟補償而告終。斯里蘭卡一家保險公司向希望保護大象的人收錢,將其付給因保護大象而遭受損失的農民。這是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不影響利益相關方生計的方式之一。

     。ㄗ髡叻謩e為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環境研究院副教授,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國際發展學院高級講師)


      《 人民日報 》( 2013年08月08日 03 版)

    (責編:方蕊娟、謝磊)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