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七一社區(qū)        注冊

    華西都市報:“搶佔”思維下,戾氣飛揚毆斗難免

    李曉亮

    2014年02月19日09:21   來源:華西都市報

    原標題:“搶佔”思維下,戾氣飛揚毆斗難免

    “26歲小伙公交車上為父搶座,與人互毆致身亡”,本是一條看似隻有談資價值的社會新聞,但其輿情熱度卻不低。有博聞好事網(wǎng)友跟帖,“XX人的兇蠻此起彼伏,在家門口鬧,在泰國鬧﹔在公交車上鬧,在飛機上鬧﹔壯漢婦女一起鬧,太婆小伢也在鬧”。不少網(wǎng)民附和,后來點開當日另一新聞——“兩撥武漢游客泰國機場互毆,同機游客:丟臉”,才明白怎麼回事。

    “搶座”互毆,一個座位,導(dǎo)致暴力流血沖突,一個空座,致使兩個家庭蒙難受罪。搶座搶出人命,鬧劇悲劇二重奏,輿情卻兩種聲音。有認為“佔座”活該被打,有認為打人就該被殺。這邊尸骨未冷,那邊隔屏幕看熱鬧的還敲著鍵盤喊打喊殺。網(wǎng)上網(wǎng)下的戾氣和寒意,比這兩天倒春寒還錐心徹骨。

    僅就此事,根源還在於我們至今不會坐公交車。公共資源有限時,依次排序分配是保持底線公平的起碼選擇。而更高的道德文明要求則是,“對抗風(fēng)險能力最低者優(yōu)先”,這主要靠道德自覺。對應(yīng)公交車上,就是老弱病殘孕專座,以及乘客對上述人群的自願讓座。而無論如何,都不該有“佔座”和“搶座”兩個選項。

    排隊和讓座,是道德和文明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而搶佔思維下,則是蠻力和匪氣的PK,這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是對進化至今的人類文明最野蠻的反噬。隻要有“搶、佔座”思維,戾氣和殘暴就不會消弭,武力毆斗乃至因搶座而死亡也絕非偶然。

    就個人觀感而言,這些年不管是生活還是路過,判斷一城文明指數(shù),公交等公共設(shè)施內(nèi)讓座率和謙和友善氛圍,是一個重要衡量指標。而類似公交搶座互毆,航班上因換座等瑣事而爭斗不止,這類新聞多了,由不得外人不串聯(lián)想象,並得出可能不一定合乎實際卻是契合新聞印象的固執(zhí)意見。

    要改善這種形象,不妨從學(xué)會坐公交開始。據(jù)說不少人不習(xí)慣讓座,有傳奇教師要求其學(xué)生——不要在公共汽車上坐座位。這當然偏激了,卻也不無啟發(f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xué)習(xí)微平臺”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