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七一社區(qū)        注冊

    西安晚報:“提前離崗一刀切”暴露管理弊端

    張貴峰

    2013年12月03日08:54   來源:西安晚報

    原標題:“提前離崗一刀切”暴露管理弊端

    11月15日,河北黃驊市委組織部宣布:全市科級干部超過53歲,副科級干部超過52歲的全部提前離崗休養(yǎng),同時提高三級工資。被離崗干部反映,他們是“被提前離崗”,需在“自願報告”上簽字,不簽就是違反組織紀律。(相關報道見今日本報8版)

    在未到法定退休年齡之前,“一刀切”地強令干部“全部提前離崗”,這種做法無疑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首先,從公務員管理角度,這既不符合法定的公務員退休程序,也涉嫌侵犯公務員法定職業(yè)權(quán)利,如據(jù)《公務員法》,公務員“非因法定事由、非經(jīng)法定程序,不被免職”。其二,從干部選拔任用角度,簡單按年齡一刀切地“提前離崗”,也明顯曲解、違背了黨的干部政策,勢必會造成干部資源的浪費。為此,中組部此前曾明確強調(diào),“要堅決糾正干部任職年齡‘一刀切’的錯誤做法,調(diào)動各個年齡段干部的積極性”。其三,從“政府精簡、打造簡樸政府”角度,通過“提前離崗”人為制造大量干部“吃空餉”,不僅會大大增加財政供養(yǎng)人員總量、糜費公帑、加重納稅人負擔,也會帶來領導干部數(shù)量的不斷膨脹。因為所謂“提前離崗”,在很大程度上實質(zhì)就是為了“給下面的人騰出位置,讓更多的人能享受干部待遇”。

    可盡管如此,又不得不承認,在現(xiàn)實中,類似河北黃驊這樣的干部“提前離崗”,其實並不是什麼罕見做法,而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xiàn)象。這正像有學者指出的,“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機構(gòu)改革以來,許多縣一級黨委和政府皆遵循一不成文的規(guī)則:科級干部滿53歲則須讓位退居二線”。

    明明既不合理也不合法,干部“提前離崗”何以仍能成為一種普遍現(xiàn)象,甚至“不成文的規(guī)則”?這背后究竟暴露了什麼?如果站在普通職工立場上,僅從“養(yǎng)老退休待遇”角度看,這當然再次非常直觀地暴露見証了“養(yǎng)老雙軌制”下,國家公職人員與普遍職工之間一種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巨大養(yǎng)老退休待遇反差,與時下一直引發(fā)公眾熱議的“延遲退休”構(gòu)成了一種十分鮮明逼仄的對比。

    但如果回到公務員職業(yè)本身進一步深入考察,又會發(fā)現(xiàn),干部“提前離崗”現(xiàn)象的普遍存在,實際上也暴露了現(xiàn)行公務員管理制度中的許多深層次弊端。這主要體現(xiàn)在,一方面,公務員職業(yè)評價激勵機制,過於單一依賴“官位”的體制弊端。對一個公職人員來說,無論是褒揚獎勵,還是福利待遇的供給,都取決於官位級別。而在金字塔式行政體系結(jié)構(gòu)下,官位數(shù)量總是有限的,並且愈往上愈有限。這種背景下,為了能讓“更多的人能享受干部待遇”,辦法勢必隻能是,或者增設機構(gòu)數(shù)量、領導職數(shù),或者讓現(xiàn)有領導“提前離崗”,“給下面的人騰出位置”。

    另一方面,公務員退出機制不暢,普遍存在“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體制弊端。雖然《公務員法》給出了不少公務員退出渠道,如開除、辭職、辭退、退休,但在現(xiàn)實中,能有效保証公務員流動的退出渠道實際上並不多,正因此,一刀切的“提前離崗”才會時常出現(xiàn) 。

    目前,雖然當?shù)胤裾J了相關報道,但此事還需上級機關的調(diào)查后,給出一個權(quán)威的說法。同時,此事背后反映出的問題也值得深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