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七一社區        注冊

    華西都市報:紓解醫患關系別再陷入城管迷局

    鄧海建

    2013年10月29日09:32   來源:華西都市報

    原標題:紓解醫患關系別再陷入城管迷局

      10月25日上午,溫嶺一醫院3名醫生被一名男子捅傷,其中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王雲杰因搶救無效死亡。10月27日晚,浙江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內的臨時解剖室走廊處,大部分醫護人員和死者家屬一起保護王雲杰的遺體,隻有少數值班醫護人員在崗問診。(10月28日《京華時報》)

      從廣東到浙江,接二連三的醫患慘劇,再次將緊張的醫患關系推到公共議題的前臺。中國自古對醫生就有“妙手仁心”的贊譽,醫患之間以德報德、甚至相濡以沫的故事,歷史上也不算少見。只是,為何現今醫患關系如此緊張?

      不得不說,眼下的醫患格局,很像常年糾結的城管與小販的關系。城管與小販的緊張局面,很大程度上源自不合理的城市管理機制,而醫患之間緊張的根源,恰恰也是“以藥養醫”等機制造成的信任斷裂。《人民日報》此前刊文指出,全世界的醫生都是靠技術吃飯,惟有中國醫生靠賣藥生存,其公信力自然受到質疑。醫生要賣藥賺錢,醫療糾紛調處機制又缺乏獨立第三方平臺,在看病貴、看病難之下,很容易引發患者的情緒反應。

      巧合的是,城管與醫方在選擇應對緊張關系的策略時,也“不謀而合”。譬如數日前,國家衛計委和公安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醫院安全防范系統建設指導意見》,要求保安人數按照不低於在崗醫務人員總數的3%或20張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門診量的3‰的標準配備。只是,接踵而至的“弒醫案”說明,安保並不是改變醫務工作者生存狀態的兜底制度。與之對應,多個地方的城管安保裝備也不斷升級。但從此后的現實看,安保似乎並不是紓解城管癥結的靈丹妙藥。

      矛盾頻仍背后,顯然不是安保之疏。在合理提高醫務工作者收入的基礎上,均衡配置公共醫療資源,逆轉藥品價格與醫療服務領域各色潛規則,讓患者少掏點錢、少費點心,又怎會動輒讓患者情緒激昂?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