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共建共享國際一流灣區(觀滄海)

    程 龍

    2024年12月29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澳門科學一號”衛星引人注目,粵澳共建中醫藥高端科技支撐平臺成果豐碩,澳門新街坊配套完善……橫琴天沐琴臺展示廳里,“琴澳和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主題展”中的一張張照片、一幅幅圖表、一件件實物模型,生動直觀展現了琴澳一體化發展情況和近年來粵澳深度合作的階段性成果。

    風起南海,潮涌灣區。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3年多來,琴澳一體化水平逐步提升,合作區正成為多元產業發展的聚集地,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深圳前海成為港資金融機構進入內地“第一站”,截至12月初,深港國際金融城已入駐432家金融機構;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期貨、航運和數據三大交易所已落戶,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啟動運營;在深圳河套,科研人員往來深港便利,深圳數據交易所跨境數據交易規模全國領先……大灣區融合發展、日新月異。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這片5.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也是經濟發展質量最高、最具“含金量”的地區之一。近年來,粵港澳三地勠力同心、逐浪前行,大灣區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

    基礎設施“硬聯通”加快推進: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相繼建成,運營和在建的軌道交通里程超5400公里;深中通道通車118天,車流量突破1000萬車次;南沙大橋、虎門大橋等跨江通道流量保持高位;廣州港、深圳港的集裝箱班輪航線通達120多個國家(地區)和300多個港口……近年來,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港口群、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構建,人員、車輛、貨物、資金等要素跨境流動更加高效便捷,“軌道上的大灣區”、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由愿景變成現實。

    規則機制“軟聯通”持續深化:“債券通”升級,“跨境理財通”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職業資格互認,超3900名港澳專業人士在大灣區內地執業;粵港澳三地共同公布涵蓋食品、中醫藥、養老等領域的一系列“灣區標準”;前海、橫琴、南沙、河套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粵港澳三地加強協同創新、優勢互補,迸發出強大創造力。

    灣區居民“心聯通”不斷深入:粵港跨境直通救護車開通,粵港兩地牌照救護車可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點對點通關轉運至香港指定公立醫院;“港車北上”“澳車北上”為港澳居民提供了跨境購物、休閑娛樂的新選擇;超過20萬港澳居民在廣東工作發展,港澳居民在粵參加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超過34萬人次……隨著粵港澳經濟、科技、文化、民生等領域的合作不斷加深,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加速形成。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大灣區迎來大未來。

    創新灣區充滿機遇,人文灣區魅力彰顯,美麗灣區拔節生長……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中,粵港澳三地同心,緊抓機遇,一個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正加速建設,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29日 05 版)

    (責編:宋美琪、黃子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