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領袖人物紀念館

    1983年鄧小平視察山東省兗州縣城關泡桐林場

    2018年11月08日08:10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1983年元宵節(jié),鄧小平從南方視察工作返京途中,專程在山東兗州站下車,去視察當時的兗州縣城關泡桐林場。根據(jù)兗州區(qū)檔案局的史料記載,當時,鄧小平在兗州停留了50分鐘,除去途中所用時間,他把25分鐘留給了泡桐林場。

    前往林場路上,提到污染治理

    2014年8月,在兗州區(qū)檔案局一個柜子里,該局副局長李泓抽出一本顏色泛黃的卷宗。他小心翼翼地掀開幾頁后說:“這份文件就記錄了當年鄧公來兗州視察時的情況。”

    根據(jù)這份史料記載,1983年2月27日,那一天剛好也是農(nóng)歷正月十五,中國傳統(tǒng)的元宵佳節(jié)。這一天,鄧小平從南方視察工作返京途中,在兗州下車。專列于上午8時15分抵達兗州站。隨即,鄧小平換乘汽車赴城關泡桐林場。上午8時30分到達林場,8時55分離開林場。9時05分繼續(xù)乘車北上。

    “小平同志在兗州總共停留了50分鐘,其中在林場停留了25分鐘。”李泓說。

    鄧小平見到兗州的負責同志后,說的第一句話是:“從報上看到泡桐是個寶,所以今天下車看一看。”

    “汽車剛出火車站不久,鄧小平同志就說,你們這里煙囪很多,冒出很多黑煙,對環(huán)境污染很厲害。”李泓查閱了當時的檔案,上面詳細記載了在前往林場的路上,鄧小平首先提到了污染的問題,并指出當?shù)匾龊缅仩t的改造,重視污染問題。

    “投資4毛5分,就能收二三十元”

    鄧小平來到林場,邊走邊問,話題全部圍繞這些泡桐樹展開。

    “泡桐在這里生長得怎么樣?”鄧小平問。

    “我們這里的群眾都喜歡種泡桐,大家都說這是不吃食的‘大肥豬’,零存整取的‘活銀行’。”兗州縣林業(yè)站副站長張繁亮的俏皮話引起了鄧小平的興趣。

    “種樹還要施肥不?”鄧小平邊走邊問。“是的,要用尿素。”張繁亮說道。“要施多少肥呢?”鄧小平追問。

    “每棵樹每年能施上兩斤尿素肥,就能保證每棵樹生長0.1立方米。”張繁亮回答說。

    鄧小平問:“1斤尿素多少錢?”“2毛2分5厘。”張繁亮說。

    “投資4毛5分,就能收二三十元,這效益確實好,應該提倡多栽。”鄧小平算了一筆經(jīng)濟賬,又接著問,“哪些地方適合種泡桐?”

    “北到遼寧,南到兩廣地區(qū)都可以。”張繁亮說道。

    “我家鄉(xiāng)沒有發(fā)現(xiàn)這種泡桐呀?”鄧小平問道。

    “您家鄉(xiāng)是白花泡桐,品種不一樣。”張繁亮說道。

    “你知道我家鄉(xiāng)呀?”小平同志笑著說。

    “四川廣安?全國人民都知道您的家鄉(xiāng)。”張繁亮也笑了。

    面對著鄧小平的一番追問,張繁亮對答如流,讓鄧小平非常滿意:“你還真是一個林業(yè)專家吶!”

    8時55分,鄧小平離開林場返回兗州火車站,到站后和大家一一握手告別。

    鄧小平的視察給時任兗州縣城關公社副書記、寨子洼村村支書的馬鳳岐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雖然當年未能見到鄧小平,但他仍能清晰說出當年鄧小平曾說過的話:“泡桐是個寶,要想發(fā)展得好,三分靠種植,七分靠管理。”

    2014年8月19日上午,記者在兗州城關公社泡桐林場舊址看到,隨著歲月的流逝,那個曾經(jīng)規(guī)模達2000畝的泡桐林場早已難覓蹤影,全部被現(xiàn)代化的廠房和集約化的農(nóng)田所取代。(馬輝 汪瀧)

    (據(jù)《齊魯晚報》)

    (責編:趙亮、李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