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七一社區(qū)        注冊

    香日德:青藏線上駝鈴聲

    2014年10月10日16:33   來源:新華網(wǎng)

    原標題:香日德:青藏線上駝鈴聲

    “如果你想了解格爾木到拉薩的青藏公路最早是如何建起來的,就應(yīng)該去香日德看看,因為青藏公路正是從香日德的駝鈴聲中開始向拉薩延伸的。”

    “同走進藏路”的新華社記者剛來到青海省都蘭縣,縣委書記張紀元就熱切地向我們推介起香日德來。

    位于都蘭縣境內(nèi)的香日德,是新中國成立前后西寧至都蘭的公路終點。歷史上的都蘭——柴達木盆地的綠洲,是唐蕃古道和絲綢之路南線青海境內(nèi)的經(jīng)濟文化重鎮(zhèn),千年前駝鈴聲就在這里響起。60多年前,也正是從香日德開始的駝鈴聲,喚醒了青藏公路的修筑,并響遍青藏公路建設(shè)工地。

    “在香日德住了幾天,我們就上路了。派任務(wù)說是搞后勤,用駱駝運物資。”85歲的駝工蘆萬林老人依然記得60多年前的艱難歲月。他既參加了用駱駝向西藏運輸物資的馱運,也參加了當(dāng)年青藏公路的修筑。

    1951年8月,十八軍獨立支隊在香日德舉行向西藏和平進軍的誓師。駱駝、騾子、牦牛等組成的運輸隊伍,駝載著軍需物資,浩浩蕩蕩從這里出發(fā),沿著曲麻萊等地隨軍進藏。兩年后,西藏運輸總隊組建,大本營同樣設(shè)在香日德,運輸總隊政委正是日后的“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

    “似乎一夜之間,香日德這個小鎮(zhèn)聚集了幾千峰駱駝,一眼望去全是駝峰!痹诙继m縣駱駝場工作了26年的辦公室主任魏軍說,場里幾個參加過運糧和修路的老駝工都這樣跟他回憶當(dāng)時的場景。都蘭縣駱駝場正是慕生忠集結(jié)駱駝運糧西藏后所留下,場部所在地就在香日德。

    駝隊向西藏運糧的同時,運輸總隊派出以副政委任啟明為隊長的探路隊,執(zhí)行向拉薩探路的任務(wù)。1953年11月,探路隊帶著駱駝、木輪馬車從香日德出發(fā),穿過茫茫戈壁,到達格爾木,隨后沿格爾木河向昆侖山進發(fā),直抵藏北重鎮(zhèn)——黑河(今那曲)。木輪馬車探路隊出發(fā)后,運輸總隊又派出膠輪大車探路隊,繼續(xù)向拉薩探路。

    根據(jù)這些從香日德出發(fā)的探路所獲資料,確定了從西寧經(jīng)格爾木、跨越昆侖山、唐古拉山,直至拉薩的路線。

    “我們這支木輪大車探路隊回到香日德時,慕生忠、何畏、宋劍柏、朱飛等幾位同志也從西安來到了香日德;I備筑路的工作開始了。”任啟明在一篇回憶文章中這樣寫道。

    青藏公路的修建,香日德成為物資、人力、馱畜匯集的樞紐。從香日德出發(fā)的駝工,也投身到青藏公路的修筑中來。

    “修路期間,我當(dāng)時拉了10個駱駝,都沒事。我們小隊長的兩個駱駝在沱沱河那里,口吐白沫死掉了!碧J萬林老人回憶起當(dāng)年修路時的艱苦,以及高原反應(yīng)至今依然難忘,“高反時,心怦怦地跳,胸悶上不來氣。”

    據(jù)莫河駱駝場生產(chǎn)科科長高向斌介紹,1954年12月,青藏公路全線貫通,運輸駝工和眾多駱駝除極少數(shù)留在西藏和青藏公路沿線外,眾多駝工和駱駝在柴達木盆地組建了我國第一個國營駝場——青海省柴達木駱駝場。場部駐莫河,下設(shè)香日德(第一駝隊)、大柴旦(第二駝隊)和茶卡(第三駝隊)。1970年駝場歸海西州轄屬,香日德駝一隊此后移交給了都蘭縣。

    青藏公路通車后,駱駝運輸逐漸淡出歷史。都蘭縣建設(shè)和交通局局長劉炳勤告訴記者,最早的青藏公路是最簡易的公路,此后逐漸改造,現(xiàn)在為二級瀝青路面。從西寧經(jīng)都蘭香日德、諾木洪去往格爾木和拉薩的青藏公路,對于不通火車和飛機的都蘭縣而言,既是“生命線”,也是“經(jīng)濟線”!半m然青藏線上的駝鈴聲已經(jīng)遠去,但是它將永遠回響在人們的心里!保ㄐ氯A網(wǎng)青海都蘭9月17日電 記者劉詩平、范世輝、曹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xué)習(xí)微平臺”
    (責(zé)編:張玉、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