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七一社區        注冊

    轉板非新三板企業唯一出路

    何 川

    2014年04月14日09:48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轉板非新三板企業唯一出路

      新三板企業轉板至交易所市場的“蜀道”,困難重重。掛牌企業與其希冀于轉板,還不如思考如何借助新三板這一平臺更好地成長和發展。而要提升新三板的吸引力,關鍵在于革新其交易機制。

      停滯逾一年之久的IPO重啟后,企業排隊積壓的現象仍較為嚴重。為緩解巨大的IPO“堰塞湖”壓力,中國證監會近日表示,將鼓勵和支持排隊企業除在A股市場上市外,選擇在新三板掛牌、到境外上市等多種方式融資發展。

      對于想轉板至交易所市場的新三板掛牌企業而言,這不啻給它們潑了一瓢冷水。從歷史經驗上看,多年來成功實現轉板的也不過區區8家。那么,新三板企業轉板至交易所市場的“蜀道”,究竟“難”在哪兒?

      其一在于轉板機制的具體方案并未明確。全國兩會時,證監會主席肖鋼表示,多層次市場間的轉板制度將是證監會今年改革重點工作之一,轉板機制方案力爭在今年出臺。但迄今為止,新三板轉板的規定仍是“必須符合《證券法》規定的股票上市條件”,而當前IPO新政尚在“打補丁”,創業板準入門檻也在研究調整,轉板機制的推進將“有待時日”。

      其二在于IPO排隊企業太多。目前主板和中小板IPO在審企業有450余家,創業板有230余家,要完成這些企業發行上市的審核將是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既然連直線沖刺交易所市場的企業都在苦苦排隊,更不用提那些想借道新三板而曲線進入的企業了,走IPO程序注定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其三在于此前傳聞的“介紹上市”方式未有實質性進展。國外成熟市場上,不同交易所間進行轉板時多采用“介紹上市”方式,它不同于IPO,沒有公開招股環節,不涉及發行新股或出售現有股東所持股份。但在A股擴容壓力增大、市場尚未高度成熟之際,推出“介紹上市”或許有些匆忙。退一步說,即使有企業以此轉板,短期內很可能也只是寥寥數家。相比于已近700家企業的新三板市場而言,其影響力十分有限。

      實際上,此前很長一段時期內,監管層對于轉板事宜也沒有明確說法,直到去年12月份《國務院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發布后,才明確新三板掛牌公司達到股票上市條件的,可以直接向證券交易所申請上市交易。某種程度上看,這一“幸福”不免有些姍姍來遲。

      既然“路徑雖有,暢行不易”,掛牌企業與其希冀于轉板,還不如思考如何借助新三板這一平臺更好地成長和發展。當前新三板之所以吸引力還不夠強,是因為市場交投清淡,流動性不足,影響市場定價功能的實現,并導致企業融資出現種種障礙。而解決問題的關鍵應在于革新其交易機制,比如豐富轉讓方式并引入做市商制度、拆細交易單位從3萬股至1000股、適當降低個人投資者門檻等。可以預見,隨著交易機制的革新,未來新三板不僅有望在企業數量和市值規模上取得突破,更會在交投活躍度、流動性上有著明顯改觀。

      總體來看,一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應該能同時為大中小型企業提供融資平臺和股份交易服務。在服務對象、投資者群體等方面,新三板都擁有自身的獨特性,與交易所市場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未來新三板考慮的重點應是如何留住真正具有成長力的好公司,而轉板不應是它的主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高雷、權娟)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