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七一社區        注冊

    劉雪榮代表:大別山紅色遺址亟待保護開發

    皮曙初、李鵬翔

    2014年03月08日12:50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劉雪榮代表:大別山紅色遺址亟待保護開發

    湖北黃岡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境內有千余處近現代遺址遺跡。全國人大代表、黃岡市委書記劉雪榮呼吁,保護和開發利用這些珍貴的紅色資源,是傳承革命精神、弘揚紅色文化的需要,也是推動文化強市、促進老區發展的要求。

    黃岡市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搖籃和中心區域,是中國近現代革命文化資源的集中區域。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黃岡市共發現近現代遺址遺跡1017處。其中,被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國家級3處、省級24處、市縣級126處。

    “這些紅色文化遺址遺跡,是近現代中國革命史的重要實物見證,凝聚著深刻的文化內涵,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社會文化價值。”劉雪榮說。

    但由于點多面廣,散布于城鎮和鄉村,黃岡革命遺跡遺址的保護情況不容樂觀。許多紅色文化遺址年久失修,面臨著消失的危險。如英山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黃梅紅十五軍成立紀念地、團風八斗灣共存社舊址、浠水聞一多故居等,由于投入不足致使損毀嚴重。

    與其他革命老區相比,黃岡市紅色遺址的整體開發利用也遠遠不夠,沒有很好地展示其歷史文化價值和利用價值,一批重要紅色景區景點亟待進行高起點保護開發。

    近兩年,黃岡市提出建設黃岡大別山紅色文化大遺址區,以紅安、麻城、團風、英山、羅田、蘄春等地革命遺址遺跡為主要片區,以“黃麻起義”“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新四軍中原突圍”“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等史實發生地為核心節點,形成保護、紀念、展示、開發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的空間格局,最大限度地搶救、保護這些珍貴的紅色文化遺產,推動老區振興發展。

    但是,大遺址保護靠一個地方的力量遠遠不夠,以地方財力投入的保護經費更是杯水車薪。為此,劉雪榮代表建議,將黃岡大別山紅色大遺址的保護和利用納入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和老區振興發展戰略,建設紅色文化大遺址保護重要示范區、紅色文化旅游示范區,并呼吁有關部門對大別山重要紅色文化遺址保護給予扶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要“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重視保護文物”。這給了劉雪榮極大的信心。他說:“黃岡革命遺址保護將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相結合,與文化小鎮、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讓革命老區能夠留住記憶、傳承文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