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中國共產黨新聞>>干部論壇

    (問政·看領導干部用網)

    貴州省副省長陳鳴明:與網民溝通不藏不掖

    2013年07月18日08: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不懼挨罵,信息公開要開誠布公,多說百姓話,少說官樣話,和群眾推心置腹。要有開放包容的態度,把批評當成鞭策,把謾罵當成提醒,幫群眾干點實事”

    2009年,我任黔西南州州長時開通微博。開始,沒有實名認證,考慮到黨政機關和干部開微博不多,沒形成整體力量,網友反映問題很難及時處理。后來,州里政務微博開得多了,形成體系,作了實名認證,現在我有粉絲23萬多。去年,我的微博被人民網、新華網評選為“2012年度十大個人微博”。

    經營4年微博,堅持自己動手更新,其中,有苦有樂。說句心里話,最初,挨了不少網民罵,有些有道理,有的沒緣由。扛住這些“打擊”,覺得最重要的是和網民溝通要坦誠,不藏不掖。這樣,官員微博方能贏得理解。現在,挨罵的情況還有,但少了很多,思想碰撞、推動工作等正能量的內容越來越多。

    聊聊“防罵經”,想想,罵也沒白挨,心境越來越平和,越來越堅定講真話、發真文、干真事,粉絲也越來越認可。

    不懼挨罵,黨政干部開微博要真誠面對群眾。官員微博既是個人微博,又兼備政務微博的屬性。作為人民公仆,無論是現實生活,還是在網絡空間,都應該讓群眾方便找到,表達訴求、建言獻策,更好地提供服務;微博平臺聲音復雜,該發聲時絕不含糊,不能讓謠言混淆視聽,亂了是非。黨政干部都應積極主動占領這塊“陣地”,傳遞主流聲音,引導公眾踐行主流價值。

    不懼挨罵,信息公開要開誠布公,多說百姓話,少說官樣話,和群眾推心置腹。我經常主動發布一些自己的工作信息,如開會、調研等,只要不涉密,讓群眾知道都做些什么,因為很多誤會埋怨源于不了解;微博上和群眾互動,不能動不動就擺出教育人的架子,當網上“官老爺”。應該俯下身段,學會傾聽,甚至偶爾互訴一下家長里短,培養與群眾的親近感。

    不懼挨罵,黨政干部要有開放包容的態度,把批評當成鞭策,把謾罵當成提醒。微博帶大家進入一個“自媒體時代”,正逐漸成為民意“直通車”。這個時候,對待網上的批評,要理解和寬容,允許群眾表達不滿,確實錯了要糾正,被誤解了要澄清;群眾碰到實際困難,哪怕是小事,要不嫌麻煩,盡快、盡力、盡心解決;對于不能辦的事要做好解釋,爭取多做好事實事,當網上“貼心人”。

    微博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覺得,如工作時間、個人精力都允許,黨政干部應多開微博,特別是年輕干部,盡可能實名認證,齊心合力把個人微博打造成輿論引導的全新陣地、干群互動的便捷通道、為民服務的全新平臺、學習交流的實用工具、社會管理的創新渠道,積極培育、壯大網絡輿論正能量。

    (記者  汪志球整理) 

    讀者反饋

    @宜賓李喻:依托于網絡,主動織網、聯網,做到民呼我應,我為民知,這樣才能更好地增強正能量,推進社會協同善治。

    @海棠羅丹:領導干部在“網上”熱聊的同時,還要關注“網下”的社情民意,做到既要“觸網”也要“落地”。

    @繁盛榮昌:從互聯網獲取民言民聲,已成為地方政府的工作常態。從“上訪”到“上網”,互聯網日益成為百姓反映民生的新途徑。學網、懂網、用網已經成為領導干部的基本素質之一。 

    《 人民日報 》( 2013年07月18日 14 版)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