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春節(jié),長沙張先生家的客廳一角,堆著許多親戚朋友送來的禮品,大大小小的禮盒無不精致漂亮。2月17日,張先生打開其中一份禮品,精美的外包裝下,是一些獨立包裝的小食品袋。每個真空包裝袋如手機般大小,撕開一看,是4顆可即食的蓮子。
“味道不錯,但就4顆蓮子,這包裝未免太‘隆重’了吧。”張先生感嘆道。
春節(jié)期間,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不少禮盒都是包裝了“一層一層又一層”。
在長沙韶山南路上某大型超市,茶葉成為過度包裝的“重災(zāi)區(qū)”。一個售價246元的鐵觀音禮盒,茶葉凈重僅300克,卻穿了4層“外衣”。撕開一層薄薄的塑料密封膜,是厚重的紙盒子,盒面上裝飾著精美的浮雕;打開禮盒,嵌在綢布里的是6個小鐵盒子;每個小鐵盒,里面又裝有5小袋茶葉。若再加上購買后提供的一個手提袋,就有5層包裝。旁邊同一品牌的售價99元、茶葉凈重300克的鐵觀音禮盒,包裝如出一轍,就是將6個小鐵盒換成了2個。
在酒類專區(qū),隨處可見裝飾華麗、制作精美的硬紙盒或木盒,內(nèi)部墊上防震泡沫,裹上光滑綢緞,放進兩瓶白酒或紅酒,再附贈上酒杯、開瓶器等,就是一份讓人“很有面子”的禮品。
農(nóng)歷正月初七傍晚,正在超市選購禮品的肖小姐,專挑包裝大氣的酒、茶和保健品。“拜年當(dāng)然不能顯得小氣。”肖小姐笑著說。
正因如此,除了酒、茶葉等人們習(xí)以為常的精裝禮品外,不少普通的營養(yǎng)品、休閑食品、飲料等商品也爭相套上“豪華外衣”,包裝越來越氣派,加入禮尚往來的行列。
可是,精美禮品拆完包裝后,剩下大量硬紙殼、木盒子以及各類塑料制品、裝飾材料等一堆留之無用的垃圾,形成令人嘆息的浪費。
據(jù)悉,從2010年4月1日起,《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的國家標(biāo)準開始實施,對食品、化妝品的包裝強制“瘦身”。標(biāo)準規(guī)定了限制商品過度包裝——食品和化妝品部分的基本要求、限量要求和限量指標(biāo)計算方法,對食品和化妝品銷售包裝的空隙率、層數(shù)和成本等3個指標(biāo)做出了強制性規(guī)定,分別是包裝層數(shù)3層以下、包裝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裝之外的所有包裝成本總和不得超過商品銷售價格的20%。
目前,茶、酒、保健品等商品過度包裝的現(xiàn)象依然嚴重。這需要人們共同努力,積極糾正消費理念、遏止送禮歪風(fēng),以及完善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