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農”問題落實十八大精神于基層
2012年12月16日15: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 |
【字號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論壇 手機點評 糾錯 | E-mail推薦: | ![]() |
![]() |
11月8日上午9時,黨的十八大隆重開幕。我村兩委成員齊聚村部,認真收看了大會開幕式,聆聽了胡錦濤同志的《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工作報告。之后,我分別通讀、精讀了報告全文,認真學習體會報告精神,以備做好報告的宣講工作。報告中指出“解決好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xiāng)發(fā)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再次把“三農”問題提升高度,對農村工作極具指導意義。城鄉(xiāng)一體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廣大干部群眾竭力配合,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我認為可以由以下五點逐步妥善解決“三農”問題。
傾心盡力,改善黨群干群關系。做好農村黨員黨性教育,加強村干部管理,妥善處理黨群、干群關系。作為村官,工作在基層,每天都和村民打交道,充分的感受到農村民風樸實,村民務實本分,但是,仍有少數(shù)地方存在著黨群、干群關系不融洽,部分群眾對基層黨員信任度不高的現(xiàn)象。為改善這種不良狀況,我們廣大基層黨員、干部要在平時工作中謹記我黨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注意方式方法,進一步深入群眾當中,從廣大村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做好工作規(guī)劃,為群眾多辦好事、實事,做好表率,起到先鋒作用。
竭盡全力,發(fā)展農村文化事業(yè)。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挖掘民間藝術、民間工藝,開展有效的民間活動,豐富農民農閑生活,弘揚文明新風,改善農民文化生活單一,精神生活匱乏現(xiàn)狀,讓農民逐步摒棄打牌、打麻將、賭博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用先進的文化占領農村文化陣地。
不遺余力,組織村民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加強剩余勞動力轉崗培訓,不斷提高村民技能,增加外出務工人員收入。村里繼續(xù)積極向上級農業(yè)、科技、勞動等部門爭取資金和技術支持,及時開展技能培訓,讓青壯年村民掌握一技之長,以技術創(chuàng)造效益,增加收入。
同心聚力,落實農村基礎建設。當前,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制約農業(yè)和農村經濟發(fā)展。由于資源和要素的約束,不可能同時發(fā)展所有的基礎設施,因此必須堅持重點發(fā)展,抓住影響農民生產生活的關鍵問題,發(fā)動群眾進行集中治理,并從群眾要求最迫切的建設項目入手,科學合理地使用有限的建設資金,發(fā)揮其最大的經濟效益,做到建設一個,發(fā)揮最大效益一個。
均衡發(fā)力,推進社會保障工作。保持并提升農村醫(yī)保和社會養(yǎng)老保險參保率,認真填寫、錄入低保戶、五保戶資料,嚴格把關,杜絕虛報、漏報等現(xiàn)象,把這項惠農政策落到實處,讓村民老有所養(yǎng),病有所醫(yī),提高群眾滿意度,提升政府形象。
(責編:權娟、楊媚)我要留言 |
署名: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