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長春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奮勇爭先,決戰決勝“十四五”)

    本報記者 汪志球 鄭智文 門杰偉

    2025年08月09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裝載原料、固晶操作、成品運輸……吉林長春希達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寬敞的封裝車間內,整條生產線僅需1名工人。

      “依托技術升級,我們的‘集成封裝小間距和微小間距LED顯示’產品,市場佔有率居世界前列。”公司副總經理張鑫介紹,企業同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深入合作,2024年營業額3.5億元,同比增長90%。

      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強調:“要把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做實做優做強”“加快建設產學研一體化創新平臺”。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指出:“要推進科技創新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資源和力量,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優化創新生態,力爭在一批重大科技專項上取得新突破,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長春市發揮科教資源富集比較優勢,優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凝聚合力,服務重點產業升級——

      駕駛員頭戴腦機接口設備,意念閃過,轎車車窗隨即自動降下。

      “通過腦機交互精準控制車內部分設備,系統延時小於0.2秒。”吉林大學仿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常志勇在長春市的一處試車場地測試數據。

      吉林省政府、長春市政府聯合設立並實施汽車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重大科技專項,集聚清華大學、吉林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等97家創新主體的2700余名科研人員聯合攻關。“已在汽車相關領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170項,申請專利700余件,制定標準108份,一批重大創新成果上車應用。”長春市科學技術局高新技術處處長張國忠介紹。

      長春市組建科技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委員會,通過政產學研、地校院企聚力攻堅,著力推動省級重大科技專項實現成果突破,建成兩大科創平臺、28家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16個市級科技產業園區。

      培育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2025長春國際光電博覽會上,珩輝光電測量技術(吉林)有限公司展臺廣受關注,企業最新產品實現全指標低成本替代國外產品。

      “我們在研發過程中遇到技術難關,在長春市支持下‘發榜招賢’。”公司總經理常帥回憶,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找上門來,很快就解決了難題。創立3年來,珩輝測量通過“科創專員”“揭榜掛帥”等多種機制,持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營收連年增長。

      2022年至2024年,長春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2497戶增長到3367戶,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由1037戶增長到2499戶。

      激發活力,持續優化創新生態——

      長春光客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衛星激光通信終端數字化產線生產正酣,這些設備不久后將隨著衛星進入太空。

      “公司曾遇到難題,資金跟不上,產能受限。”公司副總經理董喆說,“長春市未來種子基金投入500萬元資金,解了燃眉之急,新技術得以快速投產應用。”

      近年來,長春重點建設“1+6+N”基金集群,根據不同需求設立多隻基金,科創基金規模發展到240億元。“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幫助科創企業破解項目周期長、融資難、轉化慢等難題。”張國忠說。

      為科技成果“鋪路架橋”,長春市組建7個科技成果轉化專班,培育1300余名技術經紀人,對接供需,持續發掘適合本地轉化的項目。同時,長春市逐步構建科技創新全周期政策支持體系。2022年至2024年,長春市年度科技成果本地轉化數量由850項增長至3517項。

      “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整合科研資源,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加速產業化、形成生產力,推進科技創新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吉林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張恩惠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09日 01 版)

    (責編:唐宋、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