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炎忠
2025年05月10日08:57 來源:中國軍網-中國國防報
在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的蒼翠群山中,坐落著一處被歷史銘記的小村落——植地莊。在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裡,這裡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廣州市區游擊隊第2支隊的重要活動區域。游擊隊員們曾在這裡譜寫了一曲以少勝多、智勇雙全的英雄壯歌。
1944年7月23日,廣州市區游擊隊第2支隊新編第2大隊250余名戰士,在大隊長衛國堯帶領下,秘密前往位於市橋的日軍據點,準備發起突襲。可惜天公不作美,臺風忽然裹挾著暴雨席卷而來,洪水瞬間淹沒了行軍道路。
為保存實力,衛國堯果斷決定撤回植地莊隱蔽待機。游擊隊剛住下,部隊的行蹤便被潛伏在植地莊的特務獲悉,即向駐市橋日軍報告。
7月26日凌晨,日軍獨立步兵第8旅團500余人,趁著夜深人靜,兵分兩路分別從石榴崗、市橋向植地莊撲來,計劃包抄圍殲我新編第2大隊。
此時,植地莊一位深夜外出的村民,在半路上發現了敵情。他來不及多想,掉頭就往村裡跑,將這一消息報告給新編第2大隊的哨兵。
眼見形勢危急,哨兵果斷向天鳴槍示警。尖嘯的槍聲瞬間喚醒了村民和新編第2大隊的指戰員。然而,快速行進的日軍已對植地莊形成包圍之勢。
千鈞一發之際,衛國堯當機立斷下達突圍命令,並迅速部署戰斗任務:主力部隊和村民由他親自率領,邊打邊伺機突圍﹔副大隊長盧德耀帶領1個班,搶佔村后山頭大崗高地,佔據有利地形﹔教導員李海率領一部負責殿后。最艱巨的任務落在中隊長何達生肩上——率領植枝、黃賢、黎明、孔聯、曾九、陳耀祥、梁細九等7名戰士留守植地莊,利用地形與敵周旋,以牽制敵軍主力,掩護大部隊轉移。
晨曦微露時,裝備精良的日軍已佔領植地莊外圍高地,隨即向村內發起猛烈攻擊。炮聲振聾發聵,槍聲密集如雨,嘶喊聲在村莊上空回蕩。
在民兵協助下,留在村內的何達生8人小分隊爭分奪秒地展開行動。他們一方面將村子的閘門堵死,依托圍牆構筑起堅固掩體,同時大造聲勢,讓敵人誤認為我軍主力尚在村內﹔另一方面,將20余名未能及時轉移的村民集中到村東頭的植氏宗祠裡進行掩蔽,保障其安全。
小分隊造勢果然使日軍產生誤判,他們調集迫擊炮、擲彈筒,集中火力向村內猛攻。一時間,村內硝煙彌漫,磚瓦橫飛,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面對強敵,何達生臨危不亂,憑借豐富的戰斗經驗,敏銳分析地形:村東面,大池塘是一道天然屏障,日軍難以逾越﹔村西面,茂密的竹林裡雜草叢生,並有圍牆防護,日軍也難以入村﹔村北面,在一個小池塘阻隔下,僅有一條狹窄道路勉強通行,日軍只能分兵突進,相對容易防守﹔村南面,地勢開闊,防守難度大,應該是日軍進攻的重點方向。於是,他果斷地將8人分成南北兩路:4名戰士攜帶1挺輕機槍堅守村北面,自己率領3人扼守南面,全力將敵人擋在村外。
果不其然,日軍在一番狂轟濫炸后,便從南北兩面同時開始進攻。何達生帶領戰士們奮勇抵抗,憑借著靈活戰術,一次次擊退進犯之敵。久攻不下,日軍改從西面破竹翻牆,一邊地毯式搜索,一邊焚燒民房。何達生立即指揮大家鎖上村中巷道閘門,將竄入之敵困於巷中。戰士們利用門樓、小圍牆、窗戶、牆角等有利地形,躲在暗處持續射擊,打得敵軍誤以為中了埋伏,紛紛倉皇逃竄。
隨后,當日軍轉至植氏宗祠方向進攻時,何達生又早已料敵在先。他迅速將兵力集中起來,在植氏宗祠嚴陣以待。日軍從東山上用迫擊炮朝宗祠方向猛烈轟擊,由於距離較遠,再加上有宗祠門前的老榕樹掩護,大部分炮彈均未擊中宗祠。炮聲停歇后,敵人以為宗祠已被炸平,便摸索上前,結果剛一冒頭,就被何達生和戰士們當作活靶子狠狠打擊。
吃了虧的日軍立即停止進攻,選擇繼續用迫擊炮進行轟炸。這一輪轟炸,足足持續了10多分鐘,導致宗祠前面的土牆和閘門均被炸塌,百年老榕樹也被炸得枝干盡斷。盡管如此,戰士們依舊毫不猶豫地爬到屋頂繼續作戰。每當敵人發起地面進攻時,等待他們的總是精準的子彈和從天而降的手榴彈。
激烈的戰斗持續至黃昏,當夕陽的余暉漸漸隱去,何達生8人小分隊又一次擊退日軍進攻。此時,他們的手榴彈已全部用完,機槍和步槍的子彈所剩無幾,但大家沒有絲毫退縮之意。他們默默備好磚塊,擦亮刺刀,準備與日軍展開白刃戰。傷亡慘重的日軍眼見夜幕降臨又久攻難勝,無心戀戰,最終在暮色中選擇撤退。
在驚心動魄的戰斗中,我軍共擊斃擊傷日軍70余人,大隊長衛國堯等48人在突圍中不幸壯烈犧牲。何達生8人小分隊以超凡的勇氣和智慧,成功牽制數十倍於己的敵軍,掩護主力轉移,被譽為“植地莊戰斗八勇士”。
如今,在植地莊外的撻沙崗上,常青的鬆柏簇擁著一座巍然矗立的巨大石碑——植地莊抗日戰斗烈士紀念碑。碑后,長眠著在植地莊抗日戰斗中光榮犧牲的烈士。“植地莊戰斗八勇士”用熱血鑄就的傳奇,成為嶺南大地永遠熾熱的記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