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7日14:30 來源:先鋒
“援藏干部不僅僅代表著自己,更代表著組織、行業(yè)、集體,我們的言行、理念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藏區(qū)人民。在工作中,以一顆平常心做事,不求做許許多多的大事,但求做好幾件滿意的實事。”在“高原明珠城”馬爾康市,崇州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綜合部部長楊波正用樸實的行動,體現(xiàn)著援藏干部的價值。
堅守
2018年10月,身為80后的楊波主動報名援藏。經(jīng)過組織選拔后,她辭別家人和朋友,跟隨四川省第五批、崇州市第四批援藏干部一行,帶著滿腔熱血奔赴馬爾康,開始為期兩年的援藏工作。初到馬爾康,楊波覺得自己高原反應還不算大,沒有什麼不適,她把這理解為那片土地的厚愛和接納,馬上把精力投入到相關幫扶工作中。
“我是一名黨員,來援藏,就是想認認真真把事情一件一件做好。”說起工作,楊波的回答樸實而真誠。
一開始,楊波被組織安排任職馬爾康市政務中心副主任,剛到崗兩天,就被安排到脫貧攻堅州級交叉驗收考核組,赴若爾蓋縣開始為期一周的檢查工作。若爾蓋縣的海拔比馬爾康市還要高800米左右,掛職單位的領導擔心她的身體,準備換人,而楊波非常堅定,“我們援藏干部深入藏區(qū),肩負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的使命,就是不能給受援地和受援單位增加任何負擔,不用換人!”一再堅持下,楊波隨檢查組到了若爾蓋縣,也正是這種堅持,讓楊波在每天的入戶調查中更加了解幫扶工作的重要性。
顧不上路途顛簸遙遠、惡劣的氣候,楊波和隊員共6人立即投入工作,對民族地區(qū)便民服務中心場地建設、運行管理、經(jīng)費保障、事項入駐、存在困難等,對若爾蓋縣17個鄉(xiāng)(鎮(zhèn))便民服務中心及33個村(社區(qū))代辦點展開了緊張的調查,並根據(jù)調查情況主動分析完成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便民服務體系建設問題初探》,找到鄉(xiāng)鎮(zhèn)便民服務中存在的服務意識、工作方式、工作效率、臺賬建立、經(jīng)費保障、網(wǎng)絡暢通等方面需要提升改進的問題,將“崇州模式”工作方法延伸到精準扶貧最前沿。
半年后,楊波因工作需要調整到馬爾康市財政局任副局長,協(xié)助分管會計法規(guī)股、辦公室、黨風廉政建設、機關黨建等工作。協(xié)調、指導並首次編制完成了《馬爾康市2020年國有資本經(jīng)營預算》工作﹔組織修訂完善、梳理了各項內部管理制度和法規(guī)政策,再造、優(yōu)化了工作流程。特別是借鑒崇州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和崇州市財政局黨建工作經(jīng)驗,協(xié)助加強機關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一點一滴地將“崇州模式”落地到馬爾康的工作中,用實際行動幫扶和影響著當?shù)氐母刹咳罕姟?/p>
暖心
一次援藏行,一生藏漢情。
在工作之余,楊波尤其注意學習馬爾康市情民風、風土人情、藏羌文化,細心了解、真心認識、熱心融入馬爾康。她發(fā)現(xiàn)當?shù)乩习傩沼幸环N可貴的習慣,那就是絕不輕易承諾什麼,但承諾了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做到。“這種淳樸的民風,給我開展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鼓舞,也值得我們更多人來學習踐行。”很快,楊波就搭建起了一條“崇—馬”友誼幫扶之橋。
除了坐班幫扶外,楊波還從前任援助干部手中接過了“聯(lián)戶聯(lián)情”接力棒,對口幫扶黨壩鄉(xiāng)格爾威村兩戶曾經(jīng)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們分別於2016年、2017年實現(xiàn)脫貧,現(xiàn)在需要持續(xù)幫扶防止返貧。幾乎每個月,楊波都會驅車輾轉一個多小時,沿盤山公路去走訪了解幫扶戶班瑪和阿甲兩家的情況,她希望他們把自己當成親人,有什麼需要和困難,她會盡一切努力去解決。偶爾因為工作原因實在去不了,楊波也會給他們打電話,問問70多歲的班瑪叔叔家裡的羊長大了沒有、腿還會不會疼,問問阿甲大哥家裡的牲口棚建得怎麼樣了、豬苗聯(lián)系好了沒有。而兩家“親戚”也會關心楊波一個人在藏區(qū)習慣嗎、想家嗎,邀請她賞花節(jié)時去村裡玩……一來二去,“親戚”越來越親。
“有一次,班瑪叔叔因為妻子阿根阿姨的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的事情向我尋求幫助,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任務。”楊波馬上聯(lián)系社保局、政務中心城鄉(xiāng)居保服務窗口、銀行、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等,圓滿解決了問題,“班瑪叔叔高興了,我就高興。每當他們歡喜地跟我講家裡的點點滴滴時,我聽在耳裡、暖在心裡。”一次次溝通交流,幫扶干部和幫扶戶之間有了一種美好的牽掛。楊波覺得,自己不再僅僅是一名幫扶干部,“他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工作之余,楊波還積極參與“扶貧助困 情暖藏區(qū)”“扶貧濟困愛心助學”等公益活動以及崇州市慈善會的助學捐贈活動,先后將10萬余元的崇州愛心物資捐贈到貧困家庭和貧困學生手中。她個人還先后主動為草登鄉(xiāng)失火家庭、格爾威村重病患者以及疫情捐款上千元。
援藏,楊波不僅帶著自己的責任,也帶著家人的情感。楊波的兒子正上小學五年級,他說:“我很想媽媽,但支持媽媽的工作。我在學習時,覺得自己一定要認真,不能讓媽媽擔心。”楊波一家人之前也曾多次參加過涼山州等地的個體扶貧,對於她主動報名援藏是無條件支持。身體不太好的丈夫肩負起照顧兒子的責任,“組織和單位都很關照我們,家裡有我,都沒有問題,只是希望楊波在外出時,注意安全……”(本刊記者 辛愛峰)
(成都《先鋒》雜志授權人民網(wǎng)-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發(fā)布,請勿轉載)
![]() |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y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