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期刊選粹>>四川黨的建設

    為山裡娃鋪就希望之路

    ——記石棉縣草科鄉(xiāng)中心小學一級教師魏巍

    代春麗

    2018年10月23日13:11    來源:四川黨的建設

    2006年,從樂山師范學院畢業(yè)的魏巍通過四川省特設崗位計劃選聘到石棉縣的鄉(xiāng)村小學任教。那年9月,他正式踏上三尺講臺,從此,魏巍把十二年的青春留在了鄉(xiāng)村小學的教育崗位上,一路用真情陪伴孩子前行。

    離“偶像”的距離更近了

    魏巍心中一直有一位“偶像”,就是同為教師的父親。“父親在一所村小教了一輩子書,以前我不能理解他如何堅持下來的,直到自己當上老師,與大山裡的孩子們朝夕相伴。”魏巍說,從教十二年來,每當他看到孩子們渴求知識、渴望改變命運的眼神時,他都告誡自己一定要堅持,一定要再為孩子們做點什麼。這也許也是父親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教育第一線的初心。

    魏巍至今還記得入黨時,老黨員父親對他說過的話,“一名優(yōu)秀教師,要甘於平淡,但不能甘於平庸。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做好工作的同時更要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這樣才不辜負黨和國家的培養(yǎng)”。從此,魏巍便以這句話勉勵自己,在教育中堅持用愛搭建與學生溝通的橋梁,以踐行入黨初心為教學行動指南,“每當我回首這十幾年的付出與收獲,總覺得離父親的腳步又近了一些。”魏巍說。

    愛關心人的“魏大媽”

    草科鄉(xiāng)是石棉縣邊遠的漢、藏、彝三族雜居鄉(xiāng),這裡的孩子在上學前需讀兩年語言轉化班,若上課說話速度快了一些,學生就會聽不懂,但語速過慢,教學效率就會降低。可魏巍是一個堅信“方法總比困難多”的老師,為了讓少數(shù)民族的孩子能用最快的速度理解課程,他提前將課程重點列成清單,由淺入深慢慢講解,一遍不懂講兩遍,兩遍不懂講三遍,直到每個學生都聽懂為止。可往往學生聽懂了,魏巍的嗓子也啞了。

    在這偏遠的學校裡,班主任需要用更多愛心滋潤學生,用學識哺育學生,用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用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培養(yǎng)學生。學生學習進度跟不上,他利用下班時間進行輔導﹔學生思想出了問題,他耐心疏通。隻要是學生的事,不分大小,魏巍都愛管。

    去年冬天,一個小女孩引起了魏巍的注意。那天特別冷,小女孩跑過來直喊疼,魏巍一看,女孩的臉蛋和嘴唇都凍裂出血了,原來女孩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家裡隻有爺爺,疏於照顧的女孩自己被凍傷都不知道。當晚,魏巍就去買了兒童唇膏和潤膚霜給孩子抹上,漸漸地孩子的皮膚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正是由於他對學生耐心細致的關心照顧,同事和學生們喜歡把魏老師叫作“魏大媽”,說他像大媽一樣愛嘮叨、愛關心人,魏巍說:“我也習慣了這個稱呼,甚至覺得很是親切。”

    讓更多大山裡的孩子走出去

    魏巍教的班裡有個留守女孩叫玲玲,由於父母離異,性格變得內(nèi)向,學習成績也直線下滑。為幫助女孩化解心結,魏巍利用空余時間找玲玲談心,讓她走出父母離異的陰霾,恢復了班級前三名的好成績。雖然現(xiàn)在孩子已轉學,但師生二人還保持著電話聊天,魏巍常在通話中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但這些在魏巍看來都是再普通不過的事。“作為老師能在孩子們成長道路上及時給予關心和幫助,像園丁一樣耐心細致地澆灌園中花木,不放棄每一名學生成才的希望,才是一名人民教師的價值所在。”魏巍說。

    十二年來,魏巍先后榮獲了石棉縣優(yōu)秀班主任、雅安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優(yōu)秀教師等光榮稱號,他說:“為了未來能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實現(xiàn)夢想,我會更加努力,用自己的知識和青春為孩子們鋪上希望之路。”(作者單位:石棉縣委組織部)

    《四川黨的建設》雜志授權人民網(wǎng)-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發(fā)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黃瑾)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yún)”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y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