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直播新聞

    李干杰: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五個“前所未有”

    2017年10月23日15:08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10月23日電   今天下午三點,"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記者招待會在北京梅地亞中心召開。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干杰介紹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李干杰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工作,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和全局性變化,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進入認識最深、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也是成效最好的時期。我們概括了一下,可以說是五個“前所未有”。

    一是思想認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狀況明顯改變。

    二是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發布實施了三個“十條”,也就是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堅決向污染宣戰。污水和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在這個過程中,還實施燃煤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了5.7億千瓦,累計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達到1800多萬輛。同時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有11萬多個村莊完成了整治,將近2億農村人口從中受益。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進展順利。

    三是制度出臺頻度之密前所未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40多項生態文明和生態環境保護具體改革方案,對推動綠色發展、改善環境質量發揮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四是監管執法尺度之嚴前所未有。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保護稅法、核安全法等多部法律完成制修訂,土壤污染防治法進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審議程序。尤其是新的環境保護法2014年通過后,從2015年開始實施,一些新的規定、新的機制在推動企業守法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五是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2016年,三大區——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區域細顆粒物,也就是PM2.5平均濃度與大氣十條制定出臺的2013年相比都下降了30%以上。全國酸雨區面積占國土面積比例由歷史高點的30%左右下降到了去年的7.2%。也就是說過去酸雨面積所占的比例是很高的,90年代的時候達到了30%以上,經過努力,現在降到了7.2%,并且不僅僅是面積下來了,污染的程度也有所下降。在水的方面,地表水國控斷面I-III類水體比例增加到67.8%。森林覆蓋率由本世紀初的16.6%提高到22%左右。

    李干杰同志簡介

    李干杰,男,漢族,生于1964年11月,湖南長沙人。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1989年7月參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高級工程師。

    歷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核安全與輻射環境管理司副司長,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核安全中心主任、黨委副書記,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核安全司司長等職務。

    2006年12月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國家核安全局局長。

    2008年3月任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國家核安全局局長。

    2016年10月任河北省委副書記、省委黨校校長。

    2017年5月任環境保護部部長、黨組書記。

    (責編:姚茜、姚奕)
    相關專題
    · 十九大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