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二区,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li id="oecsu"></li>
  • <strike id="oecsu"><rt id="oecsu"></rt></strike>
  • <ul id="oecsu"><sup id="oecsu"></sup></ul>
  • 人民網

    新思想 新觀點:建設生態文明

    祁一平

    2012年11月06日05: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生態文明是人類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關系,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社會而取得的所有成果的總和,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強調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黨的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對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作出戰略部署,要求提高生態文明水平。2012年7月23日,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高度加以闡述,強調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涉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變革的戰略任務,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原則、目標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貫穿到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

    生態文明建設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強調在產業發展、經濟增長、消費模式改變的進程中,盡最大可能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既要重視經濟發展,又要保護好生態環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當前,建設生態文明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在生產方式上,要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產方式,使生態產業在產業結構中居于主導地位,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在生活方式上,要改變對物質財富的過度追求和享受,過一種既滿足自身需要又不損害自然生態的生活;在文化價值觀上,要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樹立符合自然生態要求的價值規范和價值目標;等等。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是尊重自然,維護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環境;實現途徑是通過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

    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思想,不僅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更加完善,而且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不僅對中國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而且對人類文明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


    相關專題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